首届大运河国际帆船赛暨京津冀帆船赛现场,帆影片片,好不热闹。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王倚剑
生活方便、环境优美、文艺丰富,是人们的理想城市生活。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从此奏响副中心建设序章。八年来,城市副中心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升文化品质、促进高质量文化交流等方面描绘出一座端正大气、古今同辉、人文荟萃的未来之城。
文者盛 运河文化生光辉
“1986年修燃灯塔时,脚手架都还搭在塔上。2017年重修,架子和塔身零接触,不给老塔‘施压’,还建立了4个监测点,时刻关注塔身情况。”已经在文保领域工作了20年的老通州任德永,亲身感觉到了工程技术水平和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他说,今年年初完工的张家湾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也格外注重“修旧如旧”,保留了古桥车辙、城墙风化痕迹等历史印记。
近日文管所正在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任德永所在的调查队已走访20多个村落,发现宋庄村粮仓、大庞村高行晖墓石构件等文物线索,这些都是大运河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与拼图。
“通过走街串巷实地调研,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大有进步,比如前一天我们到大庞村进行座谈,第二天村书记就动员村民把相关文物护送到了村委会。”任德永说道。
文物的修复修缮丰富了历史文化资源,文博利用同样重要。通州区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及多家类博物馆,围绕运河历史、非遗文化、北京城市文化等内容积极办展;张家湾红学文化雅集共叙古镇新颜、运河新态;第三期“大运讲述人”继续讲解运河故事;“运河礼物”时时出新,通州区博物馆首次发布密符扇抱枕、密符通州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古老运河再次绽放无限精彩与活力。
近者悦 新潮运动花样多
蓝天碧水,白云白帆。大运河边上帆影片片,好不热闹。在首届大运河国际帆船赛暨京津冀帆船赛现场,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位位小将。
顾芓青和顾子昱参加OP项目少年组比赛,姐弟俩一个9岁一个7岁,练习帆船运动已有一年多。人儿虽小,上了赛场,装船、航行、换方向,就像老将一样冷静娴熟。第一次来副中心参赛,姐弟俩都高兴,书里读到的千年大运河变成了扬帆起航的赛场,水域宽阔,风力适中,适合帆船训练,加上景色如画,简直像美梦成真。孩子妈妈也特别喜欢这块场地,不仅环境条件好、配套设施便捷,而且离家更近些,在副中心训练,一家人还能顺便玩一圈,品美食、逛环球影城,一举两得。
作为一项新潮运动,帆船运动的粉丝想“找组织”有点难,而副中心已有好几项时尚运动的练习场和比赛。水上,去年举办过2023年全国电动冲浪板联赛、第二届北京桨板公开赛,漕运码头设置迪乐户外运动基地,开放皮划艇、桨板、龙舟等项目的体验与教学;陆上,品牌活动“副马”越做越大,今年4月的比赛吸引全国约1.3万名跑友,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又有各类趣味比赛,2023年通州区青少年轮滑邀请赛、陆地冰壶体验赛、2023北京击剑联赛、首届北京传统风筝交流赛等。今年,运河边还将举办数项体育赛事,包括电动冲浪板、骑行、马拉松等项目,运河边又将好赛连台。
远者来 一线缘牵运河情
一台相机时刻不离,三地两岸风光尽入镜头。摄影爱好者王峰这十几年来的拍摄着眼京津冀三地,一张张照片不仅记录着三地城市和人民生活,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部图片史。
王峰常拍的点位有香河的万亩荷塘,家乡的民族宫、樱花公园,也有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三大文化设施等。副中心与北三县隔河相望、青绿相接,京津冀水脉相通,都是他钟爱的题材。
三大文化设施落成、京唐城际铁路大厂站竣工……镜头捕捉城市建设关键节点,王峰也深深感受到三地协同带来的便捷。“环首都高速建成通车后,从大厂到北京天津更方便、更快,特别是从大厂到北京,坐高铁只要10分钟,坐跨省公交也方便。”
大运河对远方的游人有强大吸引力。根据截至2023年8月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游客情况统计,将近50%的游客来自于20公里外,大运河成为副中心的文化旅游金招牌。运河南端北首交流密切,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拉近距离,天津、河北两地首次参与活动,实现京杭对话“朋友圈”再扩大、影响力再提升。“千年运河千里行”文化漕运活动将江南风情带到北京,也满载北京文化返回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