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右)与电信公司技术人员一起探讨小务村乡村网络化管理新方法。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田兆玉
小务村是永乐店镇的“大村”,村里共有800多户村民、3000多口人。村委会工作人员只有几个,如何管理3000多人的大村?小务村推动网格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村里有了“金牌管家”
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治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乡村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以其精细化、智能化的特点,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务村将村全域划分为4大片区、47个网格。此前村里安装了70多个不同方向的摄像头。“安装摄像头后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比如这些摄像头拍到的画面有异常,我们只能来到监控室查看,出现什么事件以后,也只能跑回来翻查以往的录像,其实相当于事后追责,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驻村第一书记欧阳宇深思道。
为此,欧阳宇充分发挥派出单位曾统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优势,主动与中国电信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公司取得联系,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分公司渠道运营部经理助理孟鹏飞根据需求,给出了建设大数据平台、补齐前端设备、架设视频宽带、端口统一收编、利用天翼云AI算力,实现定制化服务的解决方案。
孟鹏飞举例道,“比如在摄像头上绑定区域入侵功能,就特别适用于稻蟹种养区域、坑塘水域、电力设施、供水设施等特殊区域,这些地方平时是禁止入内的,一旦有人闯入,AI发现后就会及时发出警告,网格员、村委会工作人员会同步收到提醒消息,通过摄像头内的音柱喊话提醒,如果闯入者不听警告,工作人员也能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查看实际情况,有效避免了各类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目的。”
搭载上大数据平台后,村里的摄像头由70多个扩充到100个,不仅能实现24小时监控功能,还在智慧化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区域入侵、音柱喊话、火情报警、AI分析记录等多项功能。欧阳宇指着手机的摄像头画面说:“手机通过终端就能查看到画面,村里一下子就多了100个‘管家’。”
空巢老人有了AI守护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乡村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小务村有13户空巢老人,以往村委会工作人员、网格长隔三差五就会上门查看。村里这次借助智慧化平台,为空巢老人家中都安装了监控设备,老人们有了AI守护。“如果老人长时间没有出现在画面里,那我们可能初步判定他遇到危险,通过AI守护功能查看,可以避免空巢老人发生意外,更好地保护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欧阳宇说。
同时,拥有智慧化识别能力的摄像头,还能识别火焰、车牌等画面。欧阳宇说:“进出村的陌生车辆,系统里都会留痕。如果发生治安事件,可以实现追溯功能。”
小事小故实现闭环管理
小务村在建设数字乡村平台过程中,依托大数据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现在有事不用去村委会特意说一声,只要在平台上说,村委会和网格员都能同步看到,问题解决后还会给我们拍照反馈,别提多方便了。”前段时间,村民张大叔反映街上有垃圾,拍了张照片后,保洁员快速清扫,街道恢复干净。
欧阳宇说,这得益于村里进行的网格化管理。“我们村的村民都可以通过手机号关注天翼数字乡村平台公众号,注册成为‘电子村民’,通过公众号可以及时快速了解村委会发布的各类通知、公示,也可以实时查看办事指南等实用信息,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注册成为“电子村民”后,村民同时拥有了“监督权”。比如说家门口的路灯坏了、门口垃圾没人收、邻居家装修扰民等,现在通过公众号就可以快速反映。村里的智慧大屏、村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都会同步收到反馈的问题,及时沟通了解,快速解决问题。“处理完后,我们都会再回复消息或拍照回复,实现闭环管理,打造了村里自己的12345平台。”欧阳宇说,通过点对点快速处理模式,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