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891期 >2024-03-21编印

春日繁花 向绿而行
城市副中心发出绿色示范区实施动员令
刊发日期:2024-03-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

城市副中心“向绿而行”,廊桥两侧春意萌发,水中倒影含蓄沉静。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陈施君

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为遵循,城市副中心正“向绿而行”,持续擦亮绿色发展金名片,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由浅绿到深绿

形似“粮仓”的剧院、状如“赤印”的图书馆、样是“帆船”的博物馆,“出道即顶流”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除了外观恢弘大气、内部功能完备,在绿色建筑领域也堪称典范。

地源热泵集中供冷/热、室外海绵城市设计、光伏发电、采用节能机电系统,类似的节能技术措施,三大文化设施共计采用了11项。

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它们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万吨,项目节能绿色减排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建筑执行标准全市最高,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100%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持续发展。截至今年1月底,三大文化设施、新光大中心等8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1241.16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建筑面积507.19万平方米,占比41%,三星级建筑面积644.08万平方米,占比52%。

绿色出行让生活更美好

春日,花开正好,在运河商务区工作的白领曾琴选择了从家里骑行上班,运潮减河绿道植被丰富,是骑游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穿行于春日繁花和一泓绿水之间,可谓是一场视觉盛宴。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区建设正在推进。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城市副中心要“构建连续安全的骑行系统,依托干线绿道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并“倡导绿色出行,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

优化城市空间、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城市副中心正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绿色智能交通管理,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推动区域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同时,建设优质滨水慢行系统,打造“水路绿”三网融合慢行体系,营造良好绿色出行环境。

绿色产业推进新质生产力

作为首都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翼,副中心不仅生态环境是绿色的,产业也是绿色的。据了解,2014年至2023年,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从35.8亿元增长到156.1亿元,年均增长率15.8%,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2023年,金融业对副中心GDP的贡献率达到29.8%。

当前,城市副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存量资源“转绿降碳”、增量资源绿色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强化绿色金融商务服务功能,深化北京绿交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加快打造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