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经纬 关一文
京雄高速全线通车、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建立三地联合工作机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深化……过去一年,京津冀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展望未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围绕“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秦红岭代表:打造主题性建筑遗产线路
“加快推进文物腾退修缮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讲好文化遗产故事”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秦红岭此次就提出了“打造主题性建筑遗产线路,推动京津冀都市圈文化协同发展”的建议。
秦红岭认为,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有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还要加强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统筹,三地亟待探索和建构资源共享的区域建筑遗产保护与合作利用模式。她提出,打造主题性建筑遗产线路,有利于区域建筑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与整体展示,可以让京津冀文化资源深度融合。
她说,京津冀都市圈节点城市的覆盖区域大约在300公里之内,交往半径相宜。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完善,三地文旅交流更加便捷。京津冀都市圈具有相近或相似的文脉传统,区域间建筑遗产的共性文化元素与主题不少,可通过主题提炼等方式构建共性建筑遗产文化因子,将其嬗变为内在动力。
根据京津冀都市圈近现代建筑遗产资源,至少可以提炼出四条主题线路。秦红岭举例,如“革命之路”京津冀革命纪念建筑遗产线路;“崛起之路”京津冀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线路;“文化一脉”京津冀博物馆线路;“京味文化”和“津味文化”的代表人物故居线路等。“将一些具有代表性、文化性、教育性、价值突出的建筑遗产作为核心锚点,将节点元素串联组织起来形成主题线路,使之成为覆盖较大区域的遗产保护线路。”
许艳丽委员:鼓励北京国企到北三县建设旅居养老机构
“旅居养老是一种独特的新型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截至2023年10月,北三县累计接纳京籍老人5000余人。从长远看,通州区有必要在旅居养老方式、旅居养老总体规划上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河北廊坊北三县及周边地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三项国家战略。”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带来了引领北三县与通州区旅居养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通州区与北三县拥有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9个。当前旅居养老有市场空间,但在旅居养老顶层设计和产品供给、信息技术适老化等方面仍发展缓慢。”许艳丽建议,要加强北三县与通州区文旅、民政、医疗等部门的旅居养老政策建设和对接,营造良好的旅居养老发展环境,建立旅居养老的服务标准,建设旅居养老的服务设施,优化旅居养老的市场环境。
同时,鼓励北京国有企业到北三县建设旅居养老专业服务机构,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延伸,提供专业的旅居养老服务。实现北京市各区跟北三县“结对子”,提升旅居养老环境配套,发挥北京旅居养老品牌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旅居养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此外,要丰富旅居养老产品供给。推进“旅游+度假+养老”融合,在北三县打造特色鲜明、富有生机活力、示范效应明显的旅居养老特色小镇。整合京冀两地旅游资源,构建潮白河、大运河京冀段等跨区域型生态文旅共同体,统筹建设运营。
创新发展“互联网+”旅居养老服务,培育发展北京市智能旅居养老科技产业,构建“互联网+智慧旅居养老”信息平台,整合旅居养老资源,智能守护老人旅途。支持建设包含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在内的智慧旅居养老体系,提高旅居养老服务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