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组织召开2023年四区结对工作座谈会,西城、朝阳、海淀、通州区相关部门参加会议。会上,2023年西城、朝阳、海淀三区投资副中心的新增项目与通州区相关单位签署了项目落地发展服务合作协议。
会上,西城、朝阳、海淀和通州区各相关部门回顾了整体工作,并对2024年结对工作重点进行了交流。2023年以来,通州区区域协同中心持续发挥主动轮作用,加强市区之间、区与区之间、区内各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完善沟通渠道,始终与副中心管委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副中心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把握市级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用好市级赋权,帮助企业在副中心发展壮大;区内各单位明确分工,协同联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四区结对各项工作。
立足副中心六大产业定位,通州区区域协同中心聚焦新增项目发展,承接中心城区优质溢出资源,以政府推荐结对项目带动市场招商增量项目发展,同时通过自主招商渠道,寻找引进区域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中的优质种子和特色项目,与中心城区建立起产业链条纽带,找到错位发展、梯度发展、协同发展的结合点。
2023年以来,通州区通过结对机制共引入三区项目145个。其中,四区结对政府推荐项目共17个,已全部落地;通过市场化招商渠道,投资主体来自于西城、朝阳、海淀三区,且落地城市副中心的产业项目101个;通州区区域协同中心利用四区结对机制自主招商项目27个。
2023年以来,在西城、朝阳、海淀三区及区内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州区区域协同中心牵头策划开展了包括互访互促活动、联合招商活动、四区讲堂活动、民间交往活动等各类结对活动30余场,全方位、多层次地与其它三区开展交流互动。其中6月份和9月份,分别与高力国际和理实资本等业内代表机构,开展了“副中心商务楼宇招商运营服务”以及“产投协同,提升产业生态能级”两场四区讲堂专题讲座,学习借鉴中心城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挖掘副中心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从首都都市圈的空间视角、副中心六大产业的行业视角以及资本与项目对接的方法视角,做好副中心招商引资工作。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永杰对西城、朝阳和海淀三区对四区结对工作的有效推进及对副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企业的入驻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四区结对工作机制,既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促进四区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溢出资源,形成“中心城区培育孵化、副中心承接发展”产业协同格局的重要途径。要从副中心产业发展的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从区域结对共建的效果出发,进一步拓宽工作维度、优化体制机制,做好落地企业服务工作,持续打造特色亮点,不断提升结对工作水平,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