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千荷泻露桥上,市民与游客在雨中感受大运河的烟雨蒙蒙。记者 白继开摄
环卫师傅们冒雨清理积水,保障行人与车辆安全。记者 白继开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从7月20日17时开始,北京迎来主汛期首场强降雨,平均降雨量达暴雨量级,局地大暴雨。据通州区气象监测显示,此轮降雨到22日15时左右结束,全区平均降雨量为46.9毫米,属于大雨量级,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台湖镇西太平庄,为112.7毫米。记者从区防汛办了解到,全区共出动或备勤队伍40支、13000余人应对本场强降雨,本轮降雨全区没有接报人员伤亡、泡车情况,城区运行总体平稳。
22日上午9时,通州城区降雨强度达到顶峰,记者在丁各庄桥下看到,移动式抽排设备“龙吸水”已架设完毕,10余名防汛抢险人员集结在此。针对此次降雨,丁各庄应急保障站共配备了25名抢险队员,3辆工程车,1辆龙吸水泵车,“龙吸水”1小时最大排水量可达1500立方米。“一旦积水达到了一定水位线,我们会配合交管部门立即启动交通管制,并第一时间启动‘龙吸水’,对道路进行抽排作业,我们也会24小时备勤值守,确保道路畅通,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丁各庄应急保障站站长何鑫表示。
与此同时,在通州区环卫服务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前,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提前梳理好的易积水点位,在实时观察的同时进行远程调度联动,通过智慧平台,做到了提前发现,提前解决。据了解,区城管委提前部署,在大雨来临前就完成了全区两万个道路雨水箅子的清掏工作,确保排水通畅。并针对公共厕所,加强公厕化粪池的抽运工作,避免雨水倒灌造成满冒。同时针对低洼区域的公厕及垃圾站点,使用防汛沙袋进行阻水作业。截至当日12时,已经累计出动应急车辆314车次,防汛作业人员6980人次。
此外,城市副中心各街道乡镇也迅速作出汛期部署。位于大运河、潮白河两河之间的西集镇,因为地势比较低洼,成为了城市副中心重点巡查防汛点位之一。降雨期间,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雨情走访工作,遇到村民家中有积水情况,第一时间疏通排水管道,防止内涝发生。同时,该镇安排工作人员随时观测潮白河和北运河水位,以便随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对镇域内所有沟渠和水工建筑物进行拉网式巡查,开启所有节制闸和西集镇主沟沙尹沟尹家河退水闸,完成北运河沿线排涝站调试工作,保障排水顺畅。
在通运街道,工作人员在雨量最大的时候走访了运河园的平房院,这里作为通运街道的低洼地带,是街道提前梳理出的易积水点位之一。此外,街道提前问需,通过社区网格员为55户平房院的居民家中提前检查好了防雨,做到了没有一户家中有漏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