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人物总第721期 >2023-07-21编印

建设者讲述副中心故事
刊发日期:2023-07-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柴福娟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亲身感受,生动讲述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是奋斗在副中心各领域的建设者,也是一位位副中心宣讲团成员,讲述着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副中心故事。近日,副中心宣讲团首次走进雄安新区,共话“新两翼”高质量发展。

1689872942454.png

张红丰:

守牢生态一片绿

在张家湾集体林场附近,一处村头片林正在施工,步道、水系、遮荫自然树、松鼠林相映成趣。一大早,张红丰就在施工现场忙了起来,这处占地十余亩的村头片林正是他今年打造的农林水微型景观。

今年42岁的张红丰是张家湾镇党建督导组组长、张家湾集体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

近两年,张红丰在林场精细化管理上不断下功夫,利用平原森林的优势,先后打造了党建公园、村头片林公园。经过改造后的小公园,多了步道以及休憩、游玩的设施,也成了附近村民遛弯儿消暑的好去处。位于张家湾集体林场附近的这处微景观,也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届时,附近的村民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绿色发展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城市副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201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连续两年到通州参加义务植树,张红丰作为群众代表两次和总书记一起挥锹培土,添绿大运河两岸。“一定要把林子养护好,要成为老百姓的后花园。”总书记的这句叮嘱,自那时起就牢牢刻在张红丰心底。

2020年春,张家湾镇组建集体林场,张红丰被任命为集体林场的场长。这是北京第一次成立平原区集体林场,新型乡镇集体企业,该怎么干,谁也不知道。“说白了,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张红丰心里也没底,可还是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命。

“我们的第一个活儿是养护一块2800亩的林地,有活儿干了,美!可到地里一看,心都凉透了……林地里的草半人高,树上是密密麻麻的虫子。”张红丰回忆当时的情景,笑称,“打完草出来一个个跟‘绿青蛙’似的。可就算那么苦,没一个人有怨言,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没有组建新型集体林场的经验,张红丰自学森林法和集体林业经营的政策文件,实地走访考察、分析研究,探索办理林场的经营手续和发展方向。他不满足于传统的运营模式,“什么是新型集体林场,就要体现在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上。”

在张红丰带领下,这里建起“智慧林场”:“智慧眼”系统,不仅能对树木实时监控,还能分析病虫害,防止盗伐、火灾等情况;“智慧树”系统,给每种树和每片林子都装上二维码,谁在养护、如何养护,扫码后一目了然;“智慧脑”系统,让林场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验收、到货以及后续报废流程,都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有了这套系统,林场的工作任务分配更加精细,护林员每天一上班,就会收到一张工单,清晰列明每一个护林小组、每一位组员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之后,专人检查并生成验收单和改进单。

现在,张家湾集体林场责任区突破两万亩,拥有正式员工400余人,外加每年临时用工600余人次,实打实地帮助镇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同时,林场通过开林窗、搞林分、种果树、少打药,给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如今的林地里,刺猬、野兔、松鼠蹦来蹦去,雏鸡拖着尾巴乱飞、白鹭成群、野鸭戏水……到处鸟语花香、绿意盎然。“林场的鸟类达到了一百多种,今年小动物又回来了十多种,我们用林木废弃物做了本杰士堆、保育小区,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今,副中心成功摘取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的金字招牌,蓝天白云日渐成为常态,水清岸绿触手可及。张红丰更加坚定信念,守牢生态一片绿。

1689872978268.png

吕雯:

勇攀区块链应用创新“高峰”

没有网络也能电子支付;把“钱”嵌入手表、手套等各类可穿戴设备中……在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里,有许多这样科技感十足的应用场景。这里设计了大量“数字货币+自贸区智慧园区”应用场景,是全国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首个深度融合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的区域性平台。项目背后,凝聚着天成通链科技公司总经理吕雯和团队的不懈努力。

近日,天成通链联合河北广电无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开展了河北IPTV数币红包活动,为河北省IPTV用户(移动)发放数币红包。这是数字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又一新应用。“活动第一期已完成,用户参与度高,口碑很好,现在已经开启第二期活动。”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吕雯在2020年和她的团队一起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对区块链技术她始终保持高度热忱。

“区块链”是现在的热门话题,什么是区块链呢?“它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加密存储的技术。比如很快就到吃螃蟹的时候了,端上餐桌的阳澄湖大闸蟹,您是不是还在琢磨它正不正宗?今后用上区块链技术,人人都可以扫码查看它的‘绿色履历’,包括原产地信息、工厂加工数据、物流运送过程等。”吕雯形象解释道。

区块链技术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攻克技术难关却非易事。

“有一次,宋庄的画家王女士找到我了解,对图片溯源有什么好办法。”要怎么给一张图片发“身份证”呢?带着这个问题,吕雯和核心团队对国内外158家数字资产平台持续跟踪了1个多月,发现没有一家机构在数字资产身份标识上进行体现。“在一次研讨会上,我做出一个大胆的提议,要开发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数字资产标识。”

吕雯和团队创造性地沿着图片边框加了一个紫色的“L”形标识,“说起来简单,可光这3个定位符号的精准度就让我们折腾了近1个月。我们前前后后改了36稿才成功。这个标识上有3个定位符号,扫码时,3个定位符都被精准识别,就能知道这幅画的信息,包括作者是谁,都谁购买过,现在归谁所有。”

就这样,吕雯和团队突破了国内外的一项技术难关,从此,一张图片有了身份证!这项技术一经推出,就被广泛应用到IP保护与传播、文旅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强大的区块链技术也在副中心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副中心首个试点的区块链可信平台和首个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全国首个“数字货币+自贸区智慧园区”应用场景建设……自从2020年来到城市副中心,吕雯和她的团队参与了多个重量级项目建设。

今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专门提到,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勉励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吕雯深有感触,“我希望能让我们的‘区块链’成为输送科技人才的‘供应链’,成为激发科技动能的‘产业链’,成为释放科技活力的‘创新链’,成为助力‘两翼’齐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力量。这是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企业的应有之义。”

1689872960474.png

邱雅楠:

见证“副中心速度”

“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目前,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2标段主基坑区域主体结构已顺利完成封顶,将全面进入屋盖、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工序施工。明年就能具备通车条件,到时候从这里到雄安只需要1个小时。”早上九点,邱雅楠在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智慧展厅内开始一场讲解,把这项“超级工程”的最新进度分享给大家。就在她的前方十几米处,塔吊林立,一座四网融合、引领未来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邱雅楠是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财务兼讲解员。2020年刚入职时,她怎么也没想到,项目建设如此之快。

“第一次来项目部,我一下就傻眼了!这哪是工地啊,就是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土坑嘛!真的没法把它跟‘超级工程’沾上边!没过多久,集团召开了誓师大会,准备项目大干。”邱雅楠对记者说,“那时候我还不太理解‘大干’是什么,可随着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大型塔吊挥舞巨臂,浇筑车、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轰隆作响,2600多名基建工人夜以继日、停人不停机地紧张施工……我终于明白‘副中心速度’到底是什么。”

蓝图变实景,更体现出“副中心质量”的硬实力。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承载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互联互通的重要使命。从2019年11月破土动工,三年半时间,工程已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市民由此出发,15分钟可到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达大兴国际机场,40分钟到达唐山、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形成1小时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快速衔接“中心城”,高效辐射“京津冀”,让“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畅通快捷。到那时候,京津冀三地居民工作、生活、娱乐都将通过交通枢纽被连接起来。

“咱们的技术团队创新采用了T型地连墙和局部止水帷幕相结合的设计,保证施工期间的基坑安全。最终,188幅地连墙顺利闭合,铸就起了施工基坑的钢铁长城。”为在讲解中把一项项工程技术难点说明白,邱雅楠没少下功夫。在了解盖挖逆作法时,她专程找高人请教,“技术人员指着施工的基坑跟我说,咱们这个项目是要在运河边上软烂的沙土里挖出一个大坑,出土量相当于7个昆明湖。为了保证施工中不发生坍塌、沉降,也不影响周边的京哈铁路、居民楼、市政路、高压燃气燃油管道,我们用了盖挖逆作的工艺。打个比方,好比是先做一个巨大的盆儿,把周边和地下水隔离开,把沙土固定住,然后再先盖房顶、后盖墙壁,也就是从上到下反着建。”

这仅仅是工程中的一个难点,东六环改造、超大燃气燃油管道改移、超厚地下连续墙……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者们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689872994236.png

曹艳红:

新时代新农人

暑期已至,西集镇沙古堆村的民宿迎来暑假消费旺季。在曹女阳光农场——田里花间民宿里,曹艳红已经将民宿内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准备迎接当天第一批客人。

来到西集镇沙古堆村,如果你问当地人谁是曹艳红,大家或许不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但如果换种问法:“请问您知道曹女家怎么走吗?”那当地人不仅能给你指路,遇到热心老乡直接就把您带到她家门口。在被誉为“樱桃第一村”的沙古堆村,曹艳红和她的阳光农场、田里花间民宿的知名度,绝不亚于当地的樱桃。

曹艳红是土生土长的沙古堆村人,几年前,她毅然辞去了在CBD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回到熟悉的家乡,经营起阳光农场。

西集镇毗邻大运河,农业历史悠久,远近驰名的“西集大樱桃”被农业部授予“国家地理标志”称号。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理念的落地生根带来巨大优势,当地涵盖采摘、餐饮、休闲等多元化服务的农场民宿产业越来越红火。

从最初组织村民对接中粮、盒马鲜生卖樱桃,到办起贯彻“农业+”理念的阳光农场……曹艳红和她的农场逐渐发展成当地的知名IP,成为了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但这只是她实现乡村田园梦的第一步。环球主题公园的开园,为曹艳红和她的农场带来了新机遇、新发展。

2021年9月,通州区公布第一批民宿名单,曹女阳光农场位列其中。紧接着,曹艳红果断抓住时机,在开园前拿到了环球主题公园的票务代理权,农场在提供原价代理售票服务的同时,还为民宿的客人免费提供往返环球主题公园的接送服务。

自那时起,曹艳红的农场几乎每天爆满。而且,除了北京游客,天津、河北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最火爆时,线上预订的页面都要排队等待。

“我们把村里厨艺好的大妈大婶、能说会道的大媳妇小媳妇、手脚麻利的大爷大伯都请过来帮忙,还请来希尔顿酒店的客服经理做培训。现在,村民不仅有活儿干,收入也比从前多了一倍。”曹艳红的民宿链接起了村里“上下游”,形成了红红火火的乡村经济产业链,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增收。

近年来,沙古堆村涌现出多家类似曹女阳光农场的民宿,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优化当地营商环境,同时还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创业和就业,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村最近的变化非常大,新建了乡村会客厅,做了墙体画,村里在做整体规划,要将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村。”说起家乡变化,曹艳红满是骄傲和期许,她相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大家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