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719期 >2023-07-19编印

公厕增量提质 让“方便”更方便
刊发日期:2023-07-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以前,住在通瑞嘉苑社区周边的市民,茶余饭后遛遛弯却有“难言之隐”,想“方便”时却遭遇不方便;如今,社区周边搭建起三座装配式公厕,一招妙棋破解如厕难题,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潞邑街道通瑞嘉苑社区,有4661户居民,小区分为东、西两区。由于社区人口多,附近商铺密集,人员如厕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区城市管理委环卫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前往现场勘查发现,现场不具备建设永久公厕条件,在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结合周边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特征等实际情况后,环卫中心在此设置了长宽约为1.5米乘1.2米的三座装配式公厕,并配备专职保洁人员,为居民提供如厕便利。

近年来,通州区将解决“如厕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通过新建公厕、改造旧厕等方式,切实推进城市公厕增量提质工作,让市民如厕更方便、更舒适。“臭了十几年的老厕所,如今有‘面子’更有‘里子’了。”孙王场附近的一位商户谈起新公厕时高兴地说。孙王场公厕占地面积70多平方米,改造后男女厕所内干净敞亮,墙面、地上铺设瓷砖,洗手池前挂着镜子。通州京环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厕所内禁止吸烟,但如果有人抽着烟上厕所,显示屏上的数字很快上升,在新风系统的作用下,十分钟内空气指数会下降至原有水平。厕所顶部还设置吸顶式的中央空调,可以达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效果,提高市民如厕的舒适度。此外,改造的公厕内还增加了便民设施,比如感应取纸、残疾人厕间,洗手池旁还设置了便于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扶手和太阳能照明灯等,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区城市管理委环卫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城区公厕总量达346座,对具备条件的固定公厕全部设有无障碍通道等配套设施,二类以上公厕设有“顶配化”第三卫生间,并完善导向牌设置工作,让城市不仅有“颜值”,更有品质;同时,所有公厕实现夜间标识“明亮化”、管护质量“精细化”、智能监管“可视化”、管理考核“长效化”,实行“一厕一档”、“一客一洁”、定时消杀,为市民“方便”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