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郭彦)记者从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获悉,通州区已完成今年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建设任务,并于近日面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自2022年启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以来,通州区已在20个街道乡镇建成近25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自从签约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工作人员定时上门提供专业的服务,帮助监测老人的身体情况,我们做子女的终于吃了一粒定心丸,放心多了。”宋庄镇小杨各庄村老人杨秀英(化名)的女儿说。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是根据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通过对老年人家庭进行相应的适老化改造,由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家中,并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技能水平的一种居家养老方式。根据《北京市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申请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老年人须为具有本市户籍、居家生活,并经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确定为重度的失能老年人或重度残疾老年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可扩展到中度失能老年人。
今年3月,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部署会,经过动员部署、适老化改造、系统培训等阶段工作,全力推进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在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的委托下,联通北京公司以“终端+系统+服务+专席”的综合服务模式,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服务评价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服务监管和服务质量监控,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尽心、贴心、子女放心。目前,通州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已全部纳入智慧监管体系,全程数字化监管服务对象的生命体征及服务质量。
下一步,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将进一步调研老年人需求、做好全面摸排、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质量,结合日常服务监管发现的服务问题,优化并加强监管技术支撑和监管服务稽核,确保各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保质保量落实到位,不断提升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