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观察总第715期 >2023-07-13编印

“森林三部曲”之无界森林
刊发日期:2023-07-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绿心福泽湖 (2).jpg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福泽湖

4-1.jpg

森林公园露营地

4-5.jpg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步道

4-3.jpg

通惠河岸边栈道

4-4.jpg

西海子公园

本报记者 陈施君 王倚剑

在北京市发布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中,首次引入“森林+”理念,提出打造“无界森林”,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现森林与山、水、城、田有机融合。在城市副中心,经过多年规划建设,郁郁葱葱的城市森林已连绵成片,口袋公园星罗棋布,绿地和森林气息无缝扩展到街区,蓝绿交织、林茂鸟语,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城市让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尽享惬意。

美景走出来 城市与森林相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通州区森林总面积已达4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24%,城区绿化覆盖率50.95%。

在城市副中心,森林与城市日益融合。越来越多的公园打开围栏、围墙,让美景走了出来。在城市空间就能与自然亲密接触。这种无围墙开放式公园的核心理念,大幅提高市民生活的舒适度、幸福感。

2020年开园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是一座不设围墙的开放式公园。打破了条条框框的界限,人们可以自由进出这片绿色的世界。盛夏时节,花开正艳,福泽湖内,亭亭玉立的荷花悄然绽放,一派勃勃生机。站在上上码头遥望运河故道,白色、粉色、黄色等不同品种睡莲竞相绽放,古今交融别有一番风景。松果菊、金鸡菊、山桃草等花卉织成五彩锦绣,每走几步就能遇到新的风景。“公园没有围栏,常常溜达着就进来了,随处都美得像一幅画。”来此运动的市民王凌欣说。

先植绿,后建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之时,最突出的理念就是森林与城市相融。“绿心”面积广阔,达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这里不仅没有围栏、围墙,还有6条市政道路穿“心”而过,与周边路网相连。当市民驾驶车辆驶入绿心路、运兴路、上码头路、惠林路、凝翠路时,其实就是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部穿行。为让这些市政道路自然地融入公园,当初设计时也用了不少巧思。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恽爽介绍,“绿心”内部市政道路均采用了园林化的设计手法,在满足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道路断面形式进行创新,将部分市政道路的人行步道结合道路红线外的绿地布置,与园路衔接,区域内人行步道可实现全线贯通。同时,增加了市政道路中央绿化带面积,部分道路采用渐变式中央绿化带,使道路景观更加丰富。

亲近自然 人与森林携手

城市与森林的融合,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更开放的共享拓展空间。

夜幕降临,通惠河北岸栈道上,市民郑先生正带着孙子悠闲漫步。“我就住在天桥湾小区,没事儿就来河边看看风景,这里越来越美,有点小珠江的意思!”

在西海子公园和运河商务区中间,通惠河穿行而过,河流两岸各修了一条长长的仿木栈道。漫步栈道上,一侧是波光粼粼的河面,另一侧则是草木茂盛的绿地。在西海子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后,通惠河被纳入了公园范围,并在南北两岸新增绿地近13公顷,沿河增修栈道。就连公园出入口也不再有“大门”的设计,而是自然消隐于栈道沿线的景观中,人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西海子公园。从运河商务区的楼群里出来,只需穿过一条马路,便可踏入城市绿野。通惠河北岸栈道修建了多个出口,便于行人出入。据西海子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栈道边绿地的绿化设计以“四季繁花”为主题,岸上种植玉兰、海棠、波斯菊等常见花卉和亚乔木,近水处栽种水生植物。水风吹来,芦苇丛沙沙作响,盛放的花朵色彩缤纷,点点洒落在绿色草毯上。栈道与绿地的组合如一道榫卯结构,将城市与森林严丝合缝地联系在一起。

炎炎夏日里,沿河绿地越发受到附近居民的青睐。每天华灯初上之时,是通惠河畔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在栈道上或跑步锻炼,或悠闲观景,用手机记录夕阳西下的美丽云霞,不少居民和家人一起出来散步遛弯,呼吸新鲜空气,尽情享受凉爽时刻。“公园和小区几乎连成一体,出了家门就进公园,每天我们都带着孩子来河边转转,玩得可开心了。”市民李女士说。

不远处,就是城市副中心标志性古迹——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旁边西海子公园的绿色也悄然漫出,茵茵绿草和浓绿树荫为游人提供了夏日荫蔽和视觉享受。身着汉服的周女士与朋友正在拍照留念,这是她们最喜欢的背景之一。“这里特别出片儿。古建背景中树影婆娑,氛围感拉满。”周女士说。

西海子公园管理处管理人员介绍,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绿化工作采取“复旧如旧”的基本理念,新植树木多选用规格较大的苗木,配合古建筑群及三株百年古树,进一步加强了古建筑群的年代感和历史感。同时,绿化苗木选用乡土树种国槐、传统庭院树玉兰和常绿树种油松,更贴近副中心居民的生活和乡土情怀。城市森林的“包围”,给予了古建筑最自然、最有安全感的庇护。

除了大手笔的城市森林、大型公园,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也是城市副中心绿色底色中的闪耀宝石。自2019年以来,城市副中心已建设小微绿地累计超过10公顷。这些公园绿地曾经是废弃沟渠、闲置地块,在统一建设管理下,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的小块绿肺。并且,这些地块往往不设围栏,沿路而行,自然而然便能走入其中,被绿色包围,实现了居民出门遇绿,抬眼见绿。

在城市副中心,随处可见的小微绿地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合生滨江帝景二期小区周边的小微绿地栽种了11种乔木、12种灌木、4种地被植物,丁香、山桃、西府海棠竞相吐艳,栾树、枫树支起一片片绿荫,景色如诗如画,是附近居民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永乐店镇西河村口袋公园则以围村而建的健走步道为特色,新建雨水方涵,调整路面坡度,使步道“海绵化”。绿地配上环保步道,满足了人们健身休息、绿色生活的需求,同时实现城市的绿色“呼吸”。

据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的小微公园为了保护树木和植被,往往通过绿篱围起来,市民经过的时候只能远观,不能亲身参与进去,总觉得有一种距离感。如今,更多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都是开敞空间,不仅引入了更多观叶、观花、观果品种,丰富了植物种类,还在配套设施上继续下功夫,增加了各种便民设施,如儿童乐园、沙坑、母婴室、健身器材等,丰富了周边居民的文体娱乐生活。

打造公共会客厅 人与人交往更近

“无界森林”消除了城市与森林的界限,连通了人与森林的触感,更为人与人的交往打造了公共会客厅。

一场夏雨后,市民王欣约了几位老同学来到东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白沙观鹭景点周边,成片的白色荷花竞相绽放。花瓣一叶一叶肆意舒展,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来,青翠欲滴,满目清凉。“孩子们都忙,我们就相约来跳跳舞,唱唱歌,在公园里吸吸氧,感觉人都变年轻了。”大家笑声爽朗。

同样热闹的还有潮白河绿道。家住宋庄的王霄正和骑友们沿着河岸一路向南骑行,全场33.8公里的潮白河绿道依潮白河而建,途经宋庄、潞城、西集三镇,水清岸绿,沿岸大片湿地、林地串联若干彩林片区,蔚为壮观。“咱们副中心骑行的环境太好了,我们在骑行时还经常能碰到北三县的骑友,我们还约好了,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好后,一路骑着去逛逛。”

城市森林也拉近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几乎每个周末,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会长羿健都会带领小朋友和家长们开展公益观鸟活动。北运河赏白秋沙鸭、燃灯塔观雨燕、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看鸳鸯、台湖镇看大鸨,每回都收获满满。以前对身边一草一木知之甚少、总爱抱着手机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一泡就是半天儿,不少人还练就了通过叫声辨别鸟类的本领。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亲近草木、户外接地气的快乐,还点燃了他们内心渴求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火种,更在边学边玩中,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无界森林”不仅带来生动的自然课堂,更提供了可以撒欢儿奔跑的广阔天地。盛夏时节,大运河森林公园里分外热闹,公园林荫下已成为市民们的公共绿色会客厅,帐篷营地绿草青青,微风拂过,三两好友结伴野营,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玩飞盘,尽情笑闹。鸟语花香的森林度假模式快乐开启。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也成为盛夏里的打卡热门。“消夏节”“水乐园”“夏令营”“清凉奇遇季”,丰富活动为炎炎暑期带来丝丝清凉,让林下社交、绿荫社交、森林社交成为日常。家住永顺镇的欣欣正在亲子部落水乐园的戏水区和同伴玩水枪游戏,这些小伙伴都是他上午在大泳池里游泳认识的,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乐园。“绿心”不仅夏天热闹,冬季的冰雪嘉年华、阿派朗创造力乐园里的皑皑白雪,都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雪乡”乐趣。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设计之时,就定位为“市民的活力中心”。万亩森林掩映下,三座造型独具匠心的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正显露容颜,下月就将完工,年底正式亮相。它们与公园的园林景观融为一体,犹如林间一颗颗明珠。“三大建筑”投用后,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标,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将聚集八方来客,使此地成为北京乃至京津冀区域内的文化“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