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人物总第706期 >2023-06-30编印

不忘初心 勇担使命
刊发日期:2023-06-3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不忘初心 勇担使命

他们是帮居民忙活“家里事儿”的社区基层干部,是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是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第一书记,是带动特色小镇高速发展的“操盘手”……他们,是无数奋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七一”将至,让我们走近这些新时代党员先锋,触摸榜样力量。

4-1.jpg

三峡国际党建部副主任刘兰波:

从党务小白到行家里手的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柴福娟

“虽然已经过了21年,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大声说出‘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誓词时的激动心情。”刘兰波回忆起入党誓词的话语掷地有声。

从事党务工作已经7年有余的刘兰波是三峡国际党建部副主任,也是三峡集团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这几天,三峡国际新一期的星火培训班项目准备启动,刘兰波正忙着实地走访调研,撰写活动方案。他的工作日记上,一项项工作计划已经排到了9月份。

2021年,三峡集团24家二三级子企业工商注册和纳税在副中心实现“双落地”,刘兰波的办公地也转战到了副中心。新环境、新发展,好琢磨的刘兰波也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比如他一直在推动三峡国际各级党组织聚焦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中心工作。“我们大力实施‘先锋领航计划’,全力开展‘号岗队手’创建活动,持续用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刘兰波介绍,2022年,三峡国际的生产经营指标创公司成立以来最好水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

今年启动的星火培训班,刘兰波格外重视,“这是我们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关部署要求,开展的重要培训。”刘兰波介绍,此次培训针对的都是业务骨干,既包括年轻党员干部,也包括青马工程学员,他们主要来自于亚、欧、非、拉美等各大洲的海外项目,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的这些年轻党员干部分布在全球各地,通过培训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强化大家党性意识和业务能力。之所以起名叫星火,也是源自‘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培训结束后,他们都将回到各自岗位发挥更大作用。”刘兰波说。

从一名党务小白成长为三峡集团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创新一直是刘兰波的原动力。

刚接触“国际基层党组织体系设置”,刘兰波也有点蒙,但很快他就找准了方向。“巴基斯坦区域党工委,就是我当时参与创新设立的,这也是三峡集团海外市场的首个区域基层党组织体系。”刘兰波介绍。

巴基斯坦是三峡集团的重点海外市场,投资建设运营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项目。投资建设高峰时期,三峡集团有6家所属单位在巴开展业务,党员近百人。

怎样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该地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刘兰波开始尝试研究设置国际区域基层党组织体系,最终在他的推动下,巴基斯坦区域党工委正式成立,并指导前方逐步探索形成完善的党建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巴基斯坦地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出了具有三峡特色的海外党建品牌。

630替换.jpg

通投公司总经理陈欢:

设计小镇腾笼换鸟“操盘手”

本报记者 陈施君

步入张家湾设计小镇,红砖质感、钢铁骨架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颇具现代感的未来设计园区,高端大气的智汇园……前所未有的更新改造模式,给千年古镇带来了美丽嬗变,张家湾设计小镇也成为城市副中心存量建筑更新改造的典范之作。

这背后,离不开通投公司总经理陈欢和他旗下团队的创新探索。作为设计小镇腾笼换鸟的“操盘手”,陈欢带领团队日夜兼程、开拓创新,发挥党员攻坚克难的韧性,推进小镇工业存量用地更新改造新模式。

在前期勘察中,张家湾设计小镇存在公共空间零散、产权小而散等状况,需尽快打破孤立厂区和封闭围墙,形成多元融合的开放式空间。而要让一个个孤岛变为整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权归属问题。陈欢带领团队,探索出张家湾设计小镇“多元主体参与、设计建设运营一体谋划”的创新路径,通过资产、股权收购等方式,一举盘活了智汇园、北泡轻钢、铜牛等厂区的存量土地资源,这一创新之举,为统筹设计小镇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探索出有机更新融入现代时尚气息的工作理念,已经呈现于市民眼前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未来设计园区均生动体现出这一理念,张家湾设计小镇城市更新实践项目也获评2022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

“党员就是要在困难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冲得上去。”这是陈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张家湾镇六小村棚改安置房项目是城市副中心在施体量最大的民生工程,涉及的村镇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陈欢没有退缩。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比较年轻,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陈欢一遍遍带领团队向群众介绍政策、征求意见、做思想动员。这之后,又陆续遇到新冠疫情、高温、雨季汛期等情况,他亲赴一线指挥调度,确保5000余名施工人员有序开工,安全生产,并带领团队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最终,提前3个月于去年9月完成首栋楼主体结构封顶。

“我们党员最不怕的就是解决难题。”接手多年未能实现开工的通州区档案馆项目后,陈欢亲自带领团队研究路径并对标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面积达标、设备齐全、功能完备”新馆建设要求,协调解决临路、临电、临时生活区场地等诸多问题,在7个月内就完成了前期三函手续办理,最终促成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获批全国绿色档案馆挂牌试点单位。

在通投公司任职以来,陈欢带领团队推进在施及跟进的一级开发项目17个,总投资约1000亿元。如今,智汇园项目已引入、注册符合副中心产业发展定位的龙头及优质企业53家;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国内外互通的“城市会客厅”与“国际设计活动聚集地”成功构建……张家湾设计小镇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特色小镇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4-3.jpg

永乐店镇小南地村第一书记王华琳:

花样致富 甩掉“经济薄弱村”帽子

本报记者 田兆玉

见到王华琳时,他正钻进村头大棚里,忙着采收今年最后一波西瓜。他皮肤被晒得黝黑,脸颊被大棚里的热气蒸得通红,不时抹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忙活了几个月,总算试种成功了,这一个棚的西瓜,又为村里增收了5000多块钱,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明年可以扩大规模了。”他说。

小南地村曾经是有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全村130多人,土地面积330亩,但村集体可用土地仅20多亩,全村集体收入每年仅3万多元。“村里可用的土地太少,可以实施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想为村集体增收简直太难了。”村党支部书记吕民河叹气道。

2021年12月1日,35岁的王华琳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选派到永乐店镇小南地村,成了驻村第一书记。刚来到村里时,了解到村集体经济的微薄收入后,他决心要带着村集体增收,帮村里甩掉“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土地不够,还要发展增收项目,这可难办了。王华琳绞尽脑汁,偶然看到屋顶,提议道:“咱们是不是可以搞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确定好发展项目后,村里邀请多方职能部门从投资风险、预计收益、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评估,还争取到了区农业农村局拨付的专项资金,在派驻单位通州区城管委的支持下很快竣工,项目预计每年收益6.5万元,从此,小南地村有了持续的“阳光收益”。

在建设光伏的基础上,村两委进行了产业融合发展,建起小南地蔬菜特色种植基地,在村南口闲置空地新建种植大棚5座。今年3月,大棚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实验种植平菇、榆黄菇。新出棚的榆黄菇品质优良、价格实惠,很受消费者喜爱。连锁超市通过线上销售,把村里的蘑菇送上了百姓餐桌。

产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王华琳还和村两委一起开发了经济造林、闲置房屋和水井出租等增收项目,使小南地村从2021年收入不足4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到现在成功脱贫摘帽。

成功的喜悦接踵而来,村民们被这位踏实憨厚的驻村第一书记打动了。65岁的村民马维香说:“华琳这小伙子没的说,特别能吃苦,他来到村里后,找了好多项目,我们跟着他感觉特有干劲。”

今年,王华琳还为村里引进了庞各庄西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庞各庄西瓜已经种植成功,大伙儿干劲十足,计划继续建设8座西瓜大棚,把小南地村打造成永乐店镇“一村一品”的西瓜种植特色村。

4-2.jpg

马驹桥镇神龙近邻便民服务站党支部书记李腾:

帮大家办好“家里事儿”

本报记者 曲经纬

“管道正在抢修,社区在帮大伙儿盯着呢,请大家放心!”李腾提着大喇叭在神龙自成小区里喊话。紧接着水车开进了社区,本来有些焦躁的居民情绪平静下来,回家拿盆拎桶,排队接水。

高考前一天,神龙近邻便民服务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李腾紧急处理了一起小区停水事件。管道堵塞导致停水,漏点直到后半夜2点才找到。

经历喧嚣后的深夜格外安静,在设备房里,物业经理跟李腾交了心:“兄弟,谢谢你。”他向李腾倾诉,以往停水他的手机都会被打爆,还有居民上来就骂。“今天你们来替我们作了解释,看我这手机多消停,可以专心搞维修了。”

物业经理一番感慨反映的正是这里基层问题的痛点,也是李腾正在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事儿说来话长。李腾负责辖区包括神龙辛屯、神龙金桥、一世情园等“神龙”系列的8个小区10个院,都是二三十年楼龄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年久失修,没有居委会管理。这里与亦庄新城仅一桥之隔。每万人里有七八千都是租户,邻里黏性不够,怕没人管,又怕一管就要钱。物业费低,缴纳率也低,物业与居民之间缺乏中间人调和,长期关系不和。

2022年,马驹桥镇创新基层管理模式,成立服务站,李腾成了马驹桥镇最年轻的“90后”书记。“初来乍到,就得以事服人。”自服务站年初揭牌以来,李腾一心扑到工作上,这次停水危机处理不仅换来了居民的好评,物业也看到了他的诚意:“服务站11个人全来了?行,干活儿不含糊。”

李腾深知,社区工作琐碎,党员就要冲到前头,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就在处理停水的前一天,李腾刚协助另一物业完成创城整改任务。

事情不大,神龙金桥小区一住户的杂物堆在了窗户根,不利于消防安全,也不美观,可是物业上门却吃了闭门羹。李腾亲自拜访说动了住户,当天他就带着站里11人,加上物业6人,用了整整3个小时清理出来。“我们团队中有4名党员,都冲在前头。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候顶得上去,还能发挥作用。”齐心协力把这事办成,也给了物业很大鼓励,“李书记,你来了确实不一样了。”物业经理说。

不一样,或许和李腾从事5年“接诉即办”工作有关。时任宏仁社区副主任的李腾经手的12345投诉件有几千条,曾获通州区“接诉即办”优秀办件员称号,作为8个宣讲人之一在全区传授经验。在宏仁社区,他和诉求人处成了朋友,社区1453户,他加了1100多户的微信,发展了110名志愿者,通过高频高效处理事件和组织活动,投诉件断崖式下跌,也通过未诉先办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和李腾一起“创业”的小伙伴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个个满怀激情。服务站成立不久,但办公室里已经布置好了马桥的“近邻客厅”,倾听居民诉求。“忙过这阵,我们打算布置一下党员之家,要求社工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李腾说,“这是咱老百姓的家,是家就想找到归属感,有当家人,我们就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当家人,帮大家办好‘家里事儿’。”他坚信“你的真诚能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