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两天的短暂“退烧”后,华北地区昨天又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在高温黄色预警下,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昨天午后最高气温定格在36.5℃,北京今年的高温日数已经累计增加到13天。今天至本周末,高温天气持续,其中今天最高气温预计为38℃,周六的最高气温预计将达到39℃,大家出行注意防暑防晒。
今年6月以来,高温热浪一波接一波席卷北方,京津冀等多地气温超40℃。截至6月29日,北京今年的高温日数已经达到了13天,超过常年(1991年至2020年平均)全年高温日数(大于等于35℃)的10.6天。
随着大陆高压的东移,此次华北地区的高温再次发展,前后将持续四天,局地气温依旧会突破40℃,高温强度具有一定的极端性,预计高温在今明两天可能达到巅峰。从市气象台的具体预报来看,今天最高气温预计为38℃,明天最高将达到39℃,后天预计为37℃。
气象部门提醒,持续高温天气可能增加中暑或热射病风险,公众外出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及时补充水分,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应避免高温时段出行。
为何今年6月北方高温如此猛烈?
为何今年6月,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的高温来得如此猛烈?
记者了解到,每次高温增强或者推进时,总有个关键词——高压脊,它就是导致北方持续高温的最直接因素。
在大陆暖高压脊控制地区,气流下沉增温,天空晴朗辐射强,空气干燥,而且垂直和水平的风速都比较小,散热慢,就像盖了个“大锅盖”,天气以晴热为主。高压脊和低压槽都是叠加在中纬度西风带里的波动,往往交替出现。它们一年四季都会有,前者是北方夏季晴热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后者则是冬季带来冷空气雨雪降温的助推因素。
北方持续高温,就是因为近期有多个高压脊过境,中间虽也有低压槽发展出低涡,能短暂“退烧”,但对前期高温持续时间久、热量积蓄多的京津冀一带来说,虽有降温,但最高气温仍在高温线上“挣扎”。而且,气温还没降几度,新的大陆暖高压系统就又东移过来了,导致气温又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