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617期 >2023-02-27编印

全方位提升金融发展金融业三项指标占比均超过10%
刊发日期:2023-02-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柴福娟

此次论坛上,通州区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两区”金融领域在政策、机制、服务创新及项目落地方面的一系列最新成果。

副中心金融发展成果

据悉,2022年,通州区全方位提升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市场结构与营商环境,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地方级贡献三项指标占比均超过10%,存贷款增速位列全市前列。

财富管理方面,成功引进国内最大城商行全资理财子公司、首家中外合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首家第三方支付等机构。

产业资本方面,全国首创REITs基金、S基金政策组合,与首钢集团合作,设立总规模50亿元产业引导母基金,通过“母基金+直投”模式新设两只人民币基金。吸引一批股权投资平台、REITs基金、S基金落地。

上市企业方面,区内上市挂牌企业达32家。特色机构与专业组织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启动“副中心ESG绿色产业创新引擎”项目,聚集一批产业协会和金融智库。

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开幕式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动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财富管理资源导入、支持财富管理服务创新、赋能财富管理产业链条、提升财富管理承载环境、优化财富管理营商服务等5方面21项改革任务。

其中,包括集聚财富管理产业机构,发展财富管理服务业态,引进财富管理专业组织;持续创新资产管理产品、支持跨境金融机构发展、加快新型金融科技发展、推动扩大绿色领域投资、承接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整合释放财富管理资源、做强财富管理客户群体、鼓励财富管理机构合作;创新财富管理项目供地方式、完善楼宇资源服务体系、推动重点产业职住平衡、推进配套产业增量提质;建立高效服务对接机制、吸引培育国际化专业人才、保障重点人才落户指标、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升财富管理国际影响力、推动央地金融监管协作等措施。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基金财富港

北京城市副中心基金财富港建设正式启动。

“基金财富港”将以“引领绿色投资、驱动科技创新”为主线,集聚做强“E、气、风、发”四大基金板块,全方位、高品质提升城市副中心社会资本承载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标杆性私募基金集聚发展的新高地、京津冀绿色投资与创新资本的重要承载区、面向国际的资本市场跨境开放先行试验区。

启动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基地

“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基地”此次也正式启动,该项目将服务支持更多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力推动通州区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北交所上市融资。

此次通州区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面向通州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服务,推动通州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北交所上市,支持企业利用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发行融资、交易、并购重组。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通州区政府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将在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企业后备资源挖掘、人员信息交流、副中心服务基地建设、资本市场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挂牌上市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