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613期 >2023-02-21编印

分层设计体育活动 学生自测健康状况
中小学体育课从“找状态”开始
刊发日期:2023-02-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 牛伟坤)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首个学期,本市中小学体育课有了新变化——开学一周,分层设计体育课和课间操,学生自己监测身体健康状态,课间游戏和家庭作业作为辅助……各校出妙招,帮助学生安全健康地“重启”体育活动。

从居家模式切换至开学状态,学生的健康状况是各校关注的重点。很多学校调整了体育活动安排,分层、分阶段帮助学生适应锻炼节奏,回归常态。

上午10时30分,中关村三小北校区的综合性体育馆里,各班学生正在跟着体育老师的指令进行队列练习,迅速完成原地转体、踏步等动作的同时,学生们高声喊出口号,个个精神饱满。随后,轻快的音乐响起,各班领操员站上领操台,所有学生踩着节拍动起来,跟着音乐抬抬腿、舒展手臂。

不少学校还在体育活动中增加了健康状态监测环节,老师在确保教学安全的同时,引导学生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师。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都戴上了智能腕表,方便随时监测身体状况。“之前我们在课上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会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有了智能设备做辅助,我们的判断就更准确了。”开学一周后,该校初一年级体育教师耿辉已经感受到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

还有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安排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家庭体育作业,作为校内体育锻炼的有益补充。

新学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内容有所调整。“以往,我们是通过两周的训练,帮助学生恢复到最饱满的状态。今年我们拉长了恢复时间,调整了体育教学内容。”该校体育教研组长、德育处主任蒋丽萍说,考虑到学生的体质恢复状况,学校改变以体能课为主的做法,将技术课提前。本学期,蒋丽萍负责教授高中的跆拳道课,她尝试布置了创新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后,以团队为单位自编一套跆拳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