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79期 >2023-01-04编印

基层医疗机构应配齐配足新冠药物
每个社区卫生中心至少配备20个指氧仪
刊发日期:2023-01-0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实习记者 柴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日发布《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服务人口的15%至20%,配齐配足新冠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并确保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

通知要求,各地要扩大吸氧和血氧监测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配备数量适宜的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等设备,确保能够及时为门诊患者、居家治疗患者及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氧疗或氧气灌装服务。同时,增加指氧仪的配备数量,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指氧仪,及时为就诊和住院患者开展血氧饱和度监测。各地还要积极组织为65岁以上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风险,且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发放指氧仪。

各地应按照服务人口15%至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确保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适时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小分子药,配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或村以及公共设施内,要通过设置流动服务点等方式,方便居民就近获得医药健康服务。

县(市、区)要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组织动员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通过包片(村)、包户、包人等方式,明确网格内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联系服务包保团队。各地要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和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口罩、消毒用品等。此外,各地要特别关注空巢(独居)老人和仅与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加强日常联系。

家庭医生应主动联系和服务群众,利用云服务、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或上门随访等面对面服务方式,做实红、黄、绿色标识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县(区、市)域内要建立重症患者转诊转运专班,扩充120转运能力和电话坐席,落实道路交通保障,确保急救电话24小时拨得通、有车派、出车响应时间较日常无明显延迟。对于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一旦发现感染,基层要及时转诊至有诊疗能力的上级医院。

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加快“三药三方”等中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备和使用,根据本地实际和用药习惯,组织研究确定一批适合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中药协定处方,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分类提出中药治疗方案,因地制宜,辩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