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县故城城址附近出土的东汉陶楼,选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第一辑》。
出土于通州的辽代水晶卧兔,通州区博物馆藏。
唐代三彩炉,选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第一辑)》。
元代白地黑花四系瓶,选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第一辑)》。
元代钧窑瓷碗,选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第一辑)》。
通县解放庆祝大会,通州区档案馆藏。
路县故城东南城壕的正视图,选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第一辑)》。
人类作为文明共同体发展所包含的价值秩序,最重要的是政治文明形态,即公平正义这一文明的根本价值具有覆盖最大多数人口的公共效益,这就是政治民本的含义,也是首都作为文明首善之区的含义。
《通粮厅志》载:通州“上拱京阙,下控天津。潞、浑二水夹会于东南,幽燕诸山雄峙于西北,地博大而爽垲,势雄伟而广平,实水陆之要会,为畿辅之襟喉,舟车之所辐辏,冠盖之往来”。通州地处京津冀区域的水陆交通的关键位置,车马、舟船正是经由通州的陆路、水路交通,上抵首都北京,下达天津与渤海湾。从东方、南方往来北京,陆路、水路的必经之途交汇于通州。通州关键性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政治地位,从建置伊始通州便是北方重镇。北京建都后,通州的政治地位更逐步攀升。新中国成立以来,通州作为北京东部门户,逐渐成长为区位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城区。如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通州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崭新定位,担负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重要使命,为通州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折射出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发展史。据《光绪通州志》记载,相传远在颛顼、帝喾时代,这里属畿内地;尧、舜、禹、夏、商、周及战国时期,分别为冀州、幽州、燕国所辖;秦朝隶属渔阳郡;到了西汉才正式建置。当然早在建置以前遥远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开拓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为子孙后代奠定了良好的基业。
建置之始:周朝燕地 幽州渔阳
自西汉设县建置至今2000多年的岁月里,通州名称屡经更迭,治所几番迁徙,隶属关系变化频繁,行政区域时有增减,建置等级有升有降,构成一部文明复杂性展开的建置沿革史。
西汉设路县,路县就是通州最早的行政区划建置名称。据考证,当时路县的治所在今潞城镇古城村,隶属渔阳郡。王莽新朝,改三百六十县为“亭”,路县改称通路亭,属通路郡(《汉书》等史籍有记载:“莽曰通路亭”)。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遣吴汉破五幡、铜马于潞河之东,大获全胜。因路县濒临潞水,乃将路字加水旁改为潞县,县从水名,以纪战绩,并为渔阳郡治所所在。此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使用潞县这个名称,并且与潞水休戚相关,兴衰与共。参照文献,并经专家实地考察、推断,大约在东汉初期,潞县治所迁往今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西南,城子村西瓦渣地。建安十八年(213年)潞县隶属冀州,后改属幽州广阳郡。后又恢复渔阳郡,潞县隶属之。
隋统一中国后,开皇三年(583年)废渔阳郡,潞县归幽州所辖。大业三年(607年)废幽州置涿郡,潞县改属涿郡。
唐开国之初,潞县仍属涿郡。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渔阳郡治所自无终(今天津蓟县)徙此,在潞县设玄州(另说为讳李隆基帝号,改称元州),并于同年划出潞县的东部领地置临泃县(三河县前身)。贞观元年(627年),废玄州,撤临泃,潞县仍属幽州,隶河北道。据考,在唐朝期间,潞县曾因水患移治于今顺义县西南孙河附近的原安乐故城。开元四年(716年)再次析潞县东部领地置三河县。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为范阳郡,潞县隶属范阳郡。宝应元年(762年)潞县仍属幽州。唐代统一边疆地区以后,为了维护中原与边疆地方的关系,在各族首领所辖领地,设置一些羁縻府、羁縻州、羁縻县等特殊的行政区域,由唐王朝任命各族首领为长官,并历代世袭。后来随着边疆地区民族斗争形势的变化,于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有些羁縻州、县先后内徙,有的直接侨置于幽州境内,其中寄治于潞县的有:鲜州及其所领的宾从县;崇州及其所领的昌黎县。这种特殊情况使得潞县的建置史更加复杂化了,也为中华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历史见证。
拱卫枢机:京城门户 畿辅襟喉
五代时期,梁、唐两代潞县均属幽州。辽太平年间(1021-1031年)划出武清县北部领地,设置漷阴县(后改称漷县),到了清初漷县又并于通州。所以,通州与漷县有着这层水乳交融的历史渊源。宋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王朝联合金国,从契丹手中收复了幽州,设燕山府,潞县隶属之。但仅短短三载,于宣和七年(1125年),燕山守将郭药师降金,潞县、漷阴又归属金国了。金初,沿袭辽制,潞、漷二县仍属河北东路析津府管辖。
金天德三年(1151年)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中都,改原析津府曰大兴府,并析原河北东路为中都路,漷阴县隶属中都路、大兴府。
而潞县则有重大变化,天德三年,因潞县为京畿漕运重地,遂在潞县设置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开始为刺史州,兴定二年(1218年)升为防御州,领潞、三河二县。因此金代潞县隶属通州,并且州、县治所同驻潞县。通州的设置与其命名,都标志着它作为中都(北京)水路门户地位的确立,并为以后的兴旺与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在通州的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蒙古族军队攻克中都,置燕京路,总管大兴府,通州及所领的潞、三河二县及漷阴县均属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改燕京为中都,原大兴府不变,通州及潞县、漷县当隶属之。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改中都曰大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大都路总管府,通州及潞县隶属之,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漷阴县为漷州,并迁漷州治所于武清县境内之河西务。至正元年(1341年)漷州治所迁回今漷县村。
元代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开凿了通惠河,因此漕运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通州的地位愈加重要,成为享誉全国的漕运仓储重地。
明初,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同时撤销潞县并入通州。当时通、漷二州均属北平府。从此潞县这个沿用了1300多年的名字被通州所代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漷州降格为漷县,隶属于通州。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然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宣布正式迁都北京。通州及所领三河、漷县、香河、武清四县,均隶属顺天府。
在明朝的200多年间,通州大兴土木,修拓城池,兴修水利,扩建仓廪,建造桥梁……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清初因明旧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撤漷县并入通州。当时通州管辖三河、武清、宝坻三县,隶属于直隶省顺天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通州为散州,不再领县。清朝实行道、厅之制。道有分守道、分巡道(如提学道、兵备道等),清初曾设通州兵备道;顺治七年(1650年)密云兵备道来并,改为通密兵备道,通州隶属之;顺治十四年(1657年)蓟州兵备道来并,改称通蓟兵备道,通州隶属之;康熙八年(1669年)永平道来并。后改称通永河务兵备道(简称通永道),所辖州、县的钱粮均归通永道核转。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顺天府设东、西、南、北四路同知(衙署称“厅”),分辖二十四州县,通州隶属东路厅(全称为“顺天府东路刑钱捕盗同知”,辖通、三、武、宝、蓟、香、宁七州县)。刑名由东路厅核转,乾隆十九年(1754年)钱粮亦归东路厅核转。可见道、厅是分管军事、钱粮和治安的专门机构,与一般府、州、县地方行政建置不同。通永道和东路厅的治所均驻通州。
继金、元、明几代,清代通州仍为京畿要地,不仅漕运仓储更盛一时,而且是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商贾云集,市肆繁华,不减前朝。至晚清,天津开埠,北宁筑路,随之南漕停运,通州景况日趋萧条。
通县建置:对抗敌伪 抵御外辱
民国三年(1914年)改通州为通县,隶属京兆。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京兆,通县隶属河北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建立辖有滦、榆、蓟、密等二十二县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当时,军阀混战,列强觊觎,通州人民也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中。
自194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武装,一直活跃在通县的广阔农村。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解放区决定撤销三通香联合县,于1946年1月在西集成立通县人民政府。
1948年12月14日,通县全境解放,从此通县人民获得了新生。当时通州城关为通州市,实行军管;通县人民政府仍驻西集。市、县同属冀东区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
通州新生:由县区而副中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通州市改称通县镇。1950年5月13日县、镇合并称通镇,通县人民政府自张家湾迁至通镇。1951年11月县、镇再度分开,仍恢复通县和通县镇两个名称,隶属关系不变,县、镇两级政府同驻通县镇。1954年4月19日,通县镇改为省辖专区代管的通州市(县级)。1958年4月通州市、通县同时划归北京市管辖,随之县、市合并改名通州区,通县专署同时撤销。1960年2月通州区又改称通县。1997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于1997年9月28日召开通州区成立大会,并举行挂牌仪式。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视察北京,首次提出了“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的战略构想。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要求。
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发表重要讲话。控规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用地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
2019年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组织推进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承担市委市政府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与通州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并被赋予市级管理权限,逐步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城市副中心的确立,赋予通州新的时代使命,使通州的政治地位再一次提升。
本报记者 关一文/编辑整理
内容摘自:由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通州区委区政府共同策划编辑,《文明》杂志社出版的《文明·北京城市副中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