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薇)起早贪黑与采血车相伴,为保障用血,无论酷暑寒冬,他坚守一线14年,守护生命,默默奉献……无偿献血是传递生命希望,“中国好人”候选人陈明是一名采血工作者,是这份宝贵希望的守护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医者的初心使命,用热血传递着无尽的爱与温暖。
陈明是通州区中心血站体采科科长,在他的带领下,3个采血小组分别获得2018-2019年度、2020-2021年度“全国血站系统表现突出采血班组”称号。陈明因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获得“2014-2015年度首都无偿献血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北京市首都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采血点的工作,远比大家想象的要艰苦。采血车上舒适优美的环境,多是为献血者准备。陈明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采血车就是普通的大轿车。薄薄一层铁皮,冬天冻得人手脚发麻,夏天又热得像一个烤箱,他都咬牙坚持下来。后来条件慢慢改善,采血车也升级成房车样式,但在街头栉风沐雨的滋味依然不好受。
为了多采一袋血,多拯救一位患者的生命,夏天在街头采血点,他头顶烈日在外宣传招募,晒得皮肤黝黑,暴露在外的皮肤和衣服里面的皮肤现出明显的分界线。冬天,因为要站在采血车外宣传,冻得手指僵硬,脸和嘴唇都变成了青紫色,晚上回到家里,需要长时间用热水泡脚,否则半夜都暖不过来。
陈明所在科室人员有64人,既要满足街头11个采血点出车,又要满足团体采血任务的完成,采血任务非常繁重。在环境艰苦、人员又短缺的情况之下,陈明带头冲在一线,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创新排班方法,在团体采血次数增加的同时,又保证了采血点出车不受影响。他克服恶劣气候以及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带领大家勠力同心,团结协作,共同保障了采血任务的完成。
2013年3月至2022年5月担任体采科科长期间,陈明带领科室员工共采集血液56万余人次,1.7亿多毫升。其中街头采集自愿无偿献血30万人次,1亿多毫升;团体献血活动2132车次,采集血液26万余人次,6000多万毫升。最多时一年采血量近36吨,采血工作服务范围涉及朝阳、通州、顺义、大兴、平谷五区,约占全市采血量的四分之一。
陈明的爱人也工作在血站成分采血科室一线。作为双职工家庭,陈明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而耽误工作。自北京疫情发生以来,陈明还多次支援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他毫不迟疑地冲在最前面,给科室员工作表率。
在血液库存紧张时,陈明自己又化身一名移动的“活血库”,只要时间允许,身体允许,他都会去献血,这些年已连续献血11次,个人献血量累计4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