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56期 >2022-12-01编印

填补气膜仓在港应用空白
京唐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气膜仓充气成功
刊发日期:2022-12-0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日前,河北唐山港京唐港区煤炭堆场气膜条形仓充气成功,机组运行稳定,标志着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气膜仓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

随着两台堆取料机缓缓驶入被“掀”起的气膜中,42台风机有序启动,位于京唐港区煤炭堆场的“气墩墩”逐渐饱满,经过4小时交替吹气,终于达到了设计形状。

该气膜仓是国内沿海港口首例气承式膜结构条形仓,坐落在唐山港京唐港区36号至40号煤炭泊位堆场,长度1130米、跨度130米、高度55米,建筑面积14.74万平方米。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部及顶部为气承式膜结构。

“该气膜仓刷新了气膜行业单体面积记录,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首个应用于沿海港口堆场的气膜结构条形仓,填补了气膜仓在港应用的空白。”唐山港股份总经理助理王国增说。

长期以来,煤炭露天堆场扬尘是企业环保治理的关键难点。采用气承式膜结构建设条形仓,有效破解了堆场面积过大、堆料种类多样、存取料工艺特殊、特殊地域环境及沿海地质条件差等难题。“气膜结构条形仓可对内部堆场形成封闭空间,最大程度抑制货物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膜材本身具有高透光率和漫反射特性,有效节约建筑内部照明能耗。”项目建设办公室工程建设部部长李宏民说。此次建设气膜仓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气压、气体检测、温度监测、火灾报警等环节的智能控制。

据悉,该项目于今年7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先后完成了管桩、承台、地梁、挡墙及压膜梁施工膜材、钢索加工及现场铺设拼接,配套电气设备及风机安装、气膜充气等工序。在基础建设期间,气膜和钢索已提前加工筹备,9月开始第一批气膜铺设和拼接,为最关键的充气施工节点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施工中,逐一破解了各施工环节的难点堵点。”李宏民说。京唐港区煤炭堆场拥有两台高35.5米、长120米的堆取料机,是现有国内已实施气膜仓内规模最大的堆取料机,进入膜内是施工面临的最大技术难点。

因此,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将5根14米长专用横梁与膜材连接,用5台300吨吊车将横梁吊起后形成梯形空间,才使堆取料机缓慢行驶进入。气膜仓以通长钢索作为骨架,钢索易滑动的特性也给堆取料机进入膜材增加了难度。“在进入过程中,配备2台50吨吊车和1台25吨吊车将钢索吊起,加大入口宽度,避免钢索滑动,保证堆取料机顺利进入。”李宏民说。每台堆取料机从准备至完全进入膜材用时8小时,在整个吊装过程中配备了多达260名工人辅助作业。

目前,气膜仓建设已进入收尾施工,预计将在明年1月完工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