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504期 >2022-09-19编印

从店面销售到充电安全、车辆停放
通州电动自行车实现全链条管理
刊发日期:2022-09-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不时发生,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放置和安全充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通州区城市管理委联合区消防支队、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委等单位,建立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工作机制,从店面销售、源头治理、路面管控、依法行驶、路权保障、充电安全、方便出行、有序停放等多方面、全链条联动开展工作。

“商家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属于占道经营,请立即整改。”近日晚,通州城管市容整治组前往东夏园、后北营家园等地开展专项行动,在现场,执法人员对违规占道经营的电动自行车商家进行劝导,并帮助商家将电动自行车挪到规范地点。据介绍,为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执法部门对于符合条件的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施划专门操作区域规范经营秩序,对超出店面、占道经营行为“严管+重罚”,以点带面,有效督促辖区商家规范经营,做好“门前三包”。

在中仓街道的一个居民小区里,由通州消防牵头的消防防控组执法人员发现,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把居民上下楼的出入口堵了一半,有的车主还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直接在家门口充起电,更有电动自行车停在写有“禁停”标志的消防通道上。执法人员当即联系车主,针对占用疏散通道的违法行为当场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车主进行普法教育。此外,消防防控组重点检查了消防登高面及是否存在“飞线充电”等问题,并要求社区及物业持续加强消防安全巡查和宣传力度,确保居民安全。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全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动态管理,区城市管理委近期联合区消防支队、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委等单位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周定期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并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调动区级大循环、街道小循环相关力量,提前摸排小区和胡同充电设施缺少或不足、设置不合理、充电收费不规范不透明、运营维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做到源头管理。

同时,结合接诉即办工作,定期组织专班成员及部分街乡镇、充电企业、物业公司召开调度会,借助“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由街道及时统筹、调度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设施运营企业协商处置重大、疑难、职能交叉问题,做到“有一办多”。

建立月通报机制,每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查找突出问题,并对检查过程中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持续开展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问题“每月一题”群众满意度调查,了解对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的民意,做到“追踪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