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携带自制“民情地图”入户更便捷。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这两户不挨着,下一个门牌号得右转弯……”三张由社区网格员手绘的“民情地图”成了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的“导航图”。遇到居民求助,相关部门可以及时迅速地登门解决,再也不怕在错综复杂的胡同里迷路了。
莲花寺社区是平房棚户区,下辖16条胡同,5000多户人口,其中流动人口多、老年人比例高,老胡同面临不少老问题。为做好社区治理,社区将16条胡同划分成5个网格,每个网格内有2到3名网格员,为居民提供便捷精细的服务。
“民情地图”的绘制者就是莲花寺社区网格员李少杰。她用三个笔记本手绘的地图包含三个网格内平房院和居民楼,共300余户,遇到事只需翻阅查询便可一目了然。
“网格员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入对户、找对人。听着简单,不熟悉情况的人一进那片胡同,真晕。”今年47岁的李少杰是一名老网格员了,她刚当网格员不久就发现不少人一来莲花寺社区就犯晕。居民家管道堵了,维修人员进胡同半天“不摸门”。包括李少杰自己,当年刚当网格员时也没少“迷路”。当时,地处辖区深处的蔡老胡同38号院是个大杂院,刚到社区工作的李少杰接到该院居民电话前往处理问题,可由于不熟悉地形,一进来她就转向了。“不是找不到就是走错胡同。”急得满头大汗的她,无奈打开手机导航,不料导航也在错综复杂的胡同里卡了壳。她只好向社区老同事求助,足足20分钟才找到地方。
“如果遇到救护、消防等更紧急的情况怎么办?”细心的李少杰对这事儿上了心。辖区地形复杂,堵头胡同多、分岔多、拐弯多,每个大院儿里住家多、小房多,她琢磨,要是每个网格有一张详细地图,就不怕迷路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借助日常走访,李少杰准确记录住户所处的位置,回到社区居委会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在笔记本上。慢慢的,三个网格的民情地图逐渐成形。李少杰又不断修正,横平竖直、圈圈画画勾勒出了一幅幅让人一目了然、细致详实的网格地图。这下,门儿清!
今年人口普查初期,“民情地图”成了网格员入户调查登记时的“导航”。由于白天居民大多数上班不在家,网格员们只有利用晚上入户走访登记。入户之前,大家会打开地图查胡同、院落、院内住户的准确位置,避免了“走瞎道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李少杰手绘的“民情地图”,她的几位网格员同事人手一份,社区也保存了一份,方便及时入户处理问题。“网格就是我们社工的‘责任田’。街坊邻里、哪家哪户有事儿,可以根据地图迅速到场,更快、更好地为大伙儿服务。”
接下来,社区将推广“民情地图”经验,并对“民情地图”采取动态管理,有变化及时调整更新,不断提高社区的精细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