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4期 >2020-12-29编印

通州PM2.5累计浓度降幅全市第一的背后
刊发日期:2020-12-2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_CMS1065.jpg

湛蓝的天空下,大运河畔展开一幅蓝绿交织的生态画卷。(资料图片)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陈强

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发布了今年1月至11月各区PM2.5累计浓度统计数据,其中通州区同比下降17.8%,降幅居全市第一。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通州“全区一盘棋”实行的联防联控机制,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各职能部门、街乡镇,建立起了生态环境快速响应监管指挥体系,构建了环境问题“发现-上报-解决-反馈”闭环管控机制。

600余个“天眼”紧盯蓝天

在通州区的大街小巷上,市民可能不会注意到路边的电线杆上、拐角房屋的屋顶上那一个个“小匣子”。这是区大气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天眼’,时刻为市民守护‘常态蓝’。这样的“小匣子”,在全区共有600多个。

“天眼”由多个传感器组成,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回通州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当某个点位的数据明显高出周边其他探头数据时,系统将自动推送报警信息,提醒相关社区、村工作人员对周边进行检查,充分发挥系统的“岗哨”作用,提升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消除污染问题。今年9月的一个夜晚,系统警报潞源街道的一个工地存在污染问题,仅用时5分钟,属地工作人员就到达现场开始了整治。

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石爱军说,有了这套系统,通州区的污染防治工作从“普遍吃药”变为“靶向治疗”。今年1月至11月,在“天眼”的帮助下,通州区已立案处罚环境违法问题814起。

环球影城环保经验全区推广

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整个通州区目前有大小工地600余个,如何治理扬尘?在通州,每个工程开工前,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园林绿化局、区水务局、通州公路分局、区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组成工作组,进入工地进行扬尘治理的指导,开工后,除了区住建委的不定期检查外,还有第三方公司的巡查,对于易造成扬尘污染的土石方作业工地,将安排督导员驻场。

此外,通州区还要求全部工地学习环球影城项目的环保经验。“概括起来,是‘三精细’和‘一保障’。”石爱军说,通州区的工地在管理制度、施工方式、监督考核等方面都要做到精细化,同时还要保障安全文明施工人员、材料和机械累计投入资金到位。

移动污染源治理更加精细化

据权威部门统计,重型柴油车等移动源,是本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其流动性比较大,一些车主往往以在外地运营来不及回京等理由进行搪塞。通州区利用过去几年监测得到的“大数据”,将一批超标率较高、超标次数较多的车辆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划入“黑名单”,实现精细化治理。如果不主动维修提升环保标准,这些车辆将在验车、过户、报废等程序上受到限制。

在通州区,非道路机械在使用前,都要到区生态环境局进行备案,并生成包含车主信息、年检时间等要素在内的二维码。“持码上岗”的实现,让执法人员一扫描就能得到相关信息,大幅度提升了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