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驾驶厨余垃圾清运车向消纳站出发。
本报记者 冯维静
早上5点天还没完全亮,37岁的李亮和同事刘俊准时出现在通州京环公司固废清运中心院内,提前半小时到岗。他们二位都是这里的清洁工。等待他们的,是城区内5座农贸市场和十余个社区里的厨余垃圾。
“前几年,半天也收不满一车厨余垃圾,今年就不同了,厨余垃圾拣出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夏天,瓜果皮核多,早班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3吨半的清运车,有时拉三车也装不完。高峰期时,下午、晚上班组得连续作战。”李亮和刘俊都是通州本地人,尽管搭档时间不长,配合已是很默契。
“先去农贸市场,8点以后去小区,这样不会影响居民休息。”8点30分,李亮驾驶着厨余垃圾清运车开进大马庄新园,分拣员早就等候在那里。“今天厨余垃圾有6桶,你检查下,分得怎么样?”李亮动作麻利地打开桶盖,一股隔夜的馊臭味迎面扑来,但他好像没有闻到一样,从车里掏出一根长棍,伸到每个桶底钩了几下。这是现在通州区环卫部门每辆厨余垃圾运输车上的“标配”,如果桶内有塑料袋等杂物,基本上都能被钩出来。这么做,既是为了检查小区的分类质量,也能减少后端粉碎处置的麻烦。
“非常好,几乎没有塑料袋。”检查完垃圾桶,搭档刘俊立马上前,搬桶、挂桶,按动按钮,一气呵成,6桶厨余垃圾很快被一一倒进车内。每清倒完几桶垃圾,李亮都会顺着车上扶梯爬到车厢的顶部,用铲子把堆积在倾倒口的垃圾往密闭车厢内部推。“厨余垃圾里有不少玉米壳、瓜果皮等,体积比较大,这么铲几下,能留出更多空间。”一个上午,李亮得这样爬上爬下二十多次。
冬天早上冷,但二人上衣却汗湿一片。“起初,大家对垃圾分类不是很清楚,我们还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再二次甚至多次分拣。现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基本‘一次过’,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李亮说,这个岗位再累,总要有人去干。更何况现在社会各界对我们环卫都很重视,居民也很配合,没有道理不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