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2期 >2020-12-11编印

一包红薯干传递京蒙帮扶情
刊发日期:2020-12-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JPG

在位于马驹桥镇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将蒸箱内的红薯端出来晾晒。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陈施君

见到张云和时,他正在院子里扒拉从内蒙古奈曼旗运回来的红薯,旁边停着辆黑色越野车,一路奔袭,风尘仆仆,车身都是土。“这车可没少陪我跑长途。从通州到奈曼旗,得先走600多公里高速,再走80多公里土路才能到互利村,为的就是这些‘宝贝’。”

张云和,通州区政协委员,农民企业家。今年,张云和在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大队下了订单,收购60万斤“西瓜红”。这笔订单,带动当地20多户农民就业,每户每亩地增收2000多元。

“西瓜红”是张云和做了两年实验,用掉5万斤红薯后最终锁定的一个红薯品种。顾名思义,“西瓜红”的薯瓤颜色更深,呈诱人的桔红色,而且薯块大小均匀,薯身光滑,产量高。“我要用这60万斤红薯做原汁原味的红薯干,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在哪里种植呢?张云和瞄准了通州区对口帮扶的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既能找到一个完美的产品供应地,又能带动当地脱贫,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青龙山镇位于奈曼旗东南部,当地土地瘠薄,水资源匮乏,就发展农业而言,先天禀赋不足。但此地年平均气温6到6.5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红薯。近年来,在通州区的对口帮扶下,青龙山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闯出了一条做大做强甘薯产业的新路。互利大队也通过土地流转大面积种植红薯,品质优、产量高。

但是,当地这些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红薯把式,却很少种植“西瓜红”。

“‘西瓜红’好吃不好种。”张云和一语道破。“西瓜红”的主要缺点是不抗病,有点“娇气”,种不好就出毛病。

为了这笔订单,两年间,张云和千里迢迢跑了十几趟。了解生产模式、看地、考察种植能力,下足了功夫,最终确定150亩地、60万斤的大订单。

奈曼旗的红薯一年一季。今年,终于等来了收获。张云和又一次开车直奔青龙山镇,拉回了这些两年磨一剑的“宝贝”。

除了带动种植户增收。在通州马驹桥镇的生产车间,红薯干的粗加工也带动当地20多名村民就业。切、蒸、烘干、烤制、真空包装……经过一系列严苛的生产流程,红薯干出炉了!

“真甜!颜色也正!”这些色泽桔红、味道甜美的红薯干征服了挑剔的食客。张云和将产品命名为“漕运甜薯”。

他的生产车间,还成了学生们的实习基地。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推介这款带着浓浓通州味儿的京蒙扶贫产品。目前,这些红薯干已通过超市、主食厨房等渠道销售。

“明年,我想把订单规模扩大到500亩。还想把粗加工环节放到青龙山镇,既降低运输成本,又能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张云和的“红薯干发展计划”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通州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州区多措并举助力青龙山甘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通州区已投入配套资金300万元,打造青龙山甘薯产业园,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合作、流转等方式,在互利村、青龙山村、得力营子村建设万亩甘薯示范种植基地。同时,不少区内企业家也积极参与,以订单方式助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