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截至10月底,通州区细颗粒物累计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8%,下降幅度全市排名第一。
通州区今年的空气质量可圈可点。除了细颗粒物,PM10、NO2、SO2累计浓度分别为66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 别下降15.4%、20.0%和20.0%,均创历史最好水平;1月至10月,通州区优良天数210天,同比增加31天;截至11月26日,通州区PM2.5累计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优良天数228天,同比增加29天。
今年虽然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但通州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没有半点松懈,在日常治理措施上持续创新,深化了智慧环保建设,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快速响应监管指挥体系。
记者了解到,该体系依托区“城市大脑”建设行动计划,构建了环境问题“发现-上报-解决-反馈”闭环管控机制,把涉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违法行为问题处置机制,全都纳入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全响应平台。同时,实现了联合指挥调度,形成7×24小时全天候监管,全时段发现各类扬尘污染问题。这样一来,只要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就都以最快速度派单给了相关的职能部门,最快的一单5分钟就接到了反馈,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针对扬尘污染,治理更加精细化。对道路扬尘采取“吸、洗、收”防治新技术实验,启动道路全气动干式吸尘技术示范应用。同时,依托现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每日对各街道PM2.5、TSP数据进行排名通报;每周还对排在后三名的街道进行重点分析;每月对排在区内后三名的街道进行污染来源专题分析,为各辖区提升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截至10月底,通州区降尘量为5.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1.1%,降幅处于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