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心“敞开怀抱”和城市融合,一水孕育郁郁葱葱的两岸,与通州运河商务区林立的高楼交相辉映。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地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于今年9月底落成对外开放。这座超大公园究竟会给城市副中心带来哪些生态效应?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覆盖绿心及周边区域的绿心生态监测站已经启动建设。监测指标覆盖土壤、大气、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将全面直观地反映“绿心”的生态价值。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于通州大运河南岸,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遥相呼应,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今年开园的是一期5.39平方公里,园中建有二十四节气林窗、运河故道、千年惠林、东方化工厂原址等36个景点。
在公园的建设用地中,原东方化工厂用地、小圣庙等3个村的拆迁腾退地占了相当一部分。公园5.5公里星形环路环抱的生态保育核,就是原东方化工厂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被污染的土壤能够通过绿化建设实现生态修复,一度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次开建的绿心生态监测站将设3个站点,分别位于绿心,以及毗邻的行政办公区千年守望林、张家湾公园。这也是全市拟建的20多处生态监测站之一,将成为本市“十四五”期间生态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位于千年守望林的监测站点正在铺装监测设备,张家湾公园监测站点正在进行相关审批手续,预计明年启动建设,城市绿心内部的监测站点建设正在前期筹备中。
生态监测涵盖土壤、大气、水、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监测PM2.5、空气负氧离子、土壤pH值、水质等等,通过大量数据的采集以及前后对比,分析绿心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变化情况。同时也为绿心林地绿地的精细化管护,例如何时启动智能灌溉、灌溉频率等,提供参考。
最具特色的是生物多样性监测,这也是以往本市生态监测中的空白。相比于客观理性的监测数值,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可以让人感性认知生态环境的质量高低。
以城市绿心生态保育核为例,过去是被污染的化工厂区,经过两年的绿化建设,现在已成为一片开阔的林地。松鼠、野兔、猫头鹰、戴胜、黄鼬、蛇等20多种野生动物“不请自来”,标志着生态环境正逐渐向好发展。
生物多样性监测将通过布设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实现。红外相机是一种对野生动物“非损伤性”的动物种类调查和影像记录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研究领域。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红外相机技术具有对动物干扰小、影像资料便于存档和检索等优点,能抓拍难以观察的珍稀物种,并且可以在野外持续工作24小时。
这种监测手段已在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成熟的应用,通过红外相机,工作人员捕捉到了野猪、猪獾、果子狸、貉、狍子等大量野生动物在山林里生活的生动镜头。
绿心区域的3处生态监测站点,均将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比对,可以推测出野生动物在绿地、林地之间的种群分布情况以及迁徙路线,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的动物生态廊道提供参考。
绿心区域的生态监测体系完全建成后,还将为市民出游提供靠谱的参考意见。什么时候进入春花最佳观赏期、什么时候进入秋季彩叶观赏期、园中什么地方负氧离子最丰富等,通过监测大数据分析均可以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