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24期 >2020-11-19编印

冬雨暖情
刊发日期:2020-11-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1.jpg保障供暖  

4-3.jpg清扫落叶 

4-4.jpg文明引导 

4-7.jpg疏导交通 

蔡代征 必上.jpg接送孩子 

4-5.jpg雨中漫步 

4-9.jpg秩序井然


4-2.jpg首场冬雨的降临,不仅为城市副中心带来小小考验和别样风景,也为孩子们带来快乐。


初冬首场降雨,从17日晚淅淅沥沥下到了18日夜,达到中雨级别,气温也随之明显下降。天气虽然寒冷,但居民家里的室温有人实时监控,孩子们放学路上有人冒雨护送,街巷的落叶有人及时清扫,垃圾分类桶前有人执着坚守……正是这些可爱的人,顶风冒雨,默默付出,全力守护着城市副中心正常运行的脉动,也正是他们,在举手投足间,生动传递着一座城市的冬日暖意。

运行保障

提前下达升温指令 分类精准施策

气温降居民室温不降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真暖和!”昨天下班后,家住帅府园小区的侯敬宇从车站一路走回家冻得够呛,但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一室温暖。针对18日到23日的降温过程,通州区97家供热单位启动应急预案,各热源厂出厂热源温度普遍提高,确保气温下降但居民家中室温不降。

昨天上午10时,在华源热力通州分公司竹木厂热源厂内的城市副中心智慧供热调度中心里,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不时下达调温指令。“调温并不是等到天冷了才开始调,而是根据实际供热情况提前调节,让居民在家感觉不到温度下降。”工作人员解释说,根据未来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智能热网系统已对所需热量供应计划提前测算。目前,热网整体运行平稳。

针对这次降温天气,热源厂提前下达升温指令。对于外层保温不太好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温度还会再适当调得更高一些,比如多升高两三度。而且,老旧小区的供热升温,要慢。工作人员解释,老旧小区的管网普遍老旧脆弱,一旦水温上升太快容易漏水,所以对老旧小区要留出足够时间缓慢升温。此次调温从17日下午2点开始持续到19日凌晨,预计能升温2OC。

“老旧小区供暖设施比较陈旧,管道锈蚀造成气体堆积,阻碍热水流动,会导致部分住户暖气片不热。”该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此情况,除了对设备人工排气,他们也将实时监测调节。

华源热力通州分公司片区供热负责人张志刚表示,目前已启动竹木厂热源厂调峰锅炉,并联系三河发电厂,提高供热负荷,保障热源。居民家中有跑冒滴漏等情况,报告后会第一时间上门维修。按照要求,接到供热维修要求后,将一分钟接单、10分钟内到达居民家中、1小时内完成供暖维护、一次性解决供热问题。

交管

冒雨指挥呵护孩子们放学安全

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昨天下午3点,虽然距离贡院小学放学时间还有半小时,两名通州交通支队交通辅警已提前到岗忙碌起来。“今天下雨,路面湿滑。加上打伞、穿雨衣的人多,容易遮挡视线,更得留神车辆等交通情况。”几位工作人员相互嘱咐。

快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车辆接连抵达,四处寻找车位。两位辅警不停地指挥家长将车子停放在路边临时停车位。

三点半,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雨势反而更加急切了起来。在雨中,交通辅警站在门口,手拿指挥棒全神贯注地指挥,引导孩子们到指定位置,待他们上车后再督促家长尽快驶离。

“来,快走两步。”“小心脚底下!”两位辅警边嘱咐边疏导,护送孩子安全过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疏导,校门口放学秩序井然,但在雨里忙碌的二位辅警手脚冻得冰凉。不时有家长和学生向他们表示感谢:“辛苦了!”“没事儿,您打着伞慢点走,小心看车!”

雨情就是命令。此次降雨期间通州交通支队在重点路口、路段增派警力,尤其在全区各学校上下学时段加强疏导维护,全力预防交通事故发生,保护学生安全。同时,通过调度中心的交通指挥系统,交警还实时监控重点路段路面及车流情况,强化道路巡逻。针对冬季雨雪天气,通州交通支队还将加大易结冰路段的巡逻警示,采取提前分流绕行、路口设置警示标志等灵活方式,指挥疏导车辆有序通行。

天气

温度断崖式下跌 雨后持续降温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雨啊。”昨日清晨,很多市民在朋友圈“晒”起了雨景。从17日晚上,这场雨不紧不慢地下到了18日夜间。在持续降雨影响下,气温断崖式下降。周末预计将有一次雨夹雪或小雪天气过程,之后持续一周降温,夜间最低气温-7℃。

据通州区气象台统计,截至昨日20时,全区平均降雨量16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出现在台湖镇次渠水文站,为22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马驹桥镇马驹桥水文站,为6毫米。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平均降雨量为16.7毫米。整体降雨达到中雨级别。

“本次降雨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西来高空槽,水汽条件较好。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雨强不算太大。秋冬季降雨的显著特点是比较均匀,这次除了北京的部分山区因为海拔高、气温低,下了雪之外,其他区域下的都是雨,且降雨时长相差不大。”通州区气象台台长张永楠介绍。

不过,在持续降雨影响下,气温下降较为明显。今天最高气温9℃,夜间最低气温则跌破冰点,仅有-1℃。风力也较大,4、5级偏北风来势汹汹,阵风可达6、7级。温度断崖式下跌,加上空气潮湿,体感明显阴冷。不过,可喜的是,经过冬雨洗涤,污染物扩散条件逐渐转好,昨天通州区的空气质量指数已转优。

根据通州区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今起至27日温度持续下降,白天最高气温4℃至10℃,夜间最低气温-7℃。受东移高空槽影响,明天夜间至后天白天,预计将有一次雨夹雪或小雪天气过程。本周日,将迎来小雪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

通州区气象台提醒,气温较前期大幅下降,居民要随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在室内需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供气、供热、供电部门需提前做好调度,适时加大供热量,另外设施农业需做好大风防护和夜间保温措施,防范低温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冬雨抑制扬尘促沉降

本报讯(记者 张程伟)虽然降雨降温有点冷,但出行的人们都明显感觉到空气清爽了许多。昨天,通州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

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陆建军介绍,降雨过程可起到抑制扬尘、促进污染物湿沉降等作用,降低污染浓度。针对今冬总体空气质量改善,区生态环境局将主要围绕移动源低排放化、扬尘管控精细化、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能源结构升级化等七大方面36项任务具体开展。年底前,将加快推进混凝土搅拌站升级改造、汽修喷烤漆房标准化治理、重点行业车电动化、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

环卫

防堵雨箅 连扫带捡清落叶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昨日,通州区迎来入冬首场大范围降雨。降雨加上大风,城区不少路段落叶纷飞铺满地。记者从通州环卫部门了解到,针对雨天落叶堆积的问题,通州区环卫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人机配合避免出现落叶堵塞雨箅子等情况。

据统计,17日夜间至18日16时,通州京环公司共计出动一线作业人员3208人次,出动各类作业车辆241车次。

昨天早上8点,经过一夜风吹雨打,运河东大街辅路已经铺满落叶。路段环卫工人王晓慧正用大扫帚奋力清扫,“落叶沾到雨水又湿又滑,紧紧吸在地面上,不好走也不好扫。”遇到扫不动的落叶她就蹲下用手连抠带捡。遇到雨箅子,她更是用力挥舞起大扫帚,将落叶彻底清走,避免堵塞雨箅子。

降雨天气落叶多,环卫部门采取了“机扫+人工”的模式作业。“一些背街小巷的落叶占据整幅路面,我们就先用洒水车将快车道的落叶冲到路边,再由环卫工人迅速跟上清扫、装运,提高效率。”通州京环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人行道、辅路落叶较集中的路段,则主要以人工清扫为主,同时增加垃圾收集车收运频率,及时清运。

据悉,今年汛期,通州京环公司创新研发出一种推水“神器”,这次冬季降雨也派上了用场。这种推水工具是通过废旧三轮车外胎、废扫帚改造而成,推水面积大。一个推水器相当于五六名环卫工人同时推水。“今冬降雪,这个小发明肯定也能派上大用场。”该负责人表示。

垃圾分类指导员雨中“守桶”

本报讯(记者 陈冬菊)“呦,下雨您还来这么早?”“应该的,没事儿!”清晨7点,连绵冬雨中,玉桥北里小区9号楼前,垃圾分类指导员贾荣平已准时出现在垃圾桶旁开始“守桶”。路过的居民跟他热情地打招呼。

昨日,今冬的首场降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但丝毫没有影响玉桥街道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工作热情。尽管穿着雨披或打着雨伞,但他们的脸上身上仍很快被雨水打湿了。不时有居民劝他们“早点儿撤”。但贾荣平笑笑说:“什么天气大伙儿都得扔垃圾呀。有垃圾我们就得做好垃圾分类。而且雨天扔垃圾容易匆忙分错,就更需要我们仔细帮忙,把没有分好的及时分拣出来,正确投放。”

见垃圾桶旁慢慢积起雨水,几位垃圾分类指导员又专门去保洁点儿借了扫帚来清扫桶站周边及道路上的积水。“出来倒垃圾的很多是老年人,留神滑着。”他们认真的身影,为这个冬日增添了一抹坚守的温暖。

相关新闻

“海绵”留住入冬第一场雨

30万立方米雨水就地消纳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一场绵绵冬雨浇透了大街小巷,“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美好愿景在城市副中心19.36平方公里的“海绵”试点区域成为现实。超八成的降水被“海绵”吸收,也就是共有约30万立方米的雨水被就地消纳。

据通州国家海绵试点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在试点区域内此次降雨累计降水19毫米,超过八成的降水就地被“海绵”吸收,按示范区19.36平方公里范围计算,共有约30万立方米的雨水被就地消纳。示范区内,均未产生明显积水,有效缓解城市降雨对管网及抽排造成的压力,起到了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另据统计,今年汛期即6月至8月,城市副中心共降雨255毫米,共有近400万立方米的雨水被留住,“海绵”吸收的雨水可以灌满2个昆明湖。

昨天下午3时,降雨仍在继续,记者在潞城镇后北营家园看到,透水砖铺装的人行道上,隔几十厘米就有一个缺口的马路牙子,配合下凹式绿地、生态停车场、雨水花园等“海绵体”,小雨中行走无需担心湿鞋,也未看见道路积水现象。

“夏天喷雾降温,秋天种草浇花,用的都是雨水。”住在月亮河城堡公寓的杨柳对小区的“海绵”设置门儿清,“大门口的景观瀑布也是雨水!”去年,该小区参与海绵城市改造。雨水从路面渗入,经过渗水层过滤净化,再通过管道收集到地下蓄水池,重复利用。月亮河城堡公寓改造了七八处微地形作为雨水花园,可收集雨水循环利用。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内19.36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已完成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道路、防洪排涝等新建及改造工程107项,片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4.2%。

记者从区海绵办了解到,持续四年监测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平均地下水位明显上涨,较2016年回升了4米。

本版摄影 记者 常鸣 唐建 党维婷 蔡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