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3期 >2020-11-04编印

南方银耳在通州实现规模生产
刊发日期:2020-11-0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银耳,盛产于湿润的南方,过去由于气候因素难以在北方实现规模化生产。如今,借助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专家引入的栽培技术以及新风、增湿自控系统,银耳在通州得以规模化生产,市民将可吃上优质平价的本地新鲜银耳。

连日来,在通州区漷县三宝香农业园的日光温室内,成片的银耳长势喜人、朵朵饱满。“栽培银耳需要兼顾两种食用菌,香灰菌株负责将纤维素分解为银耳菌株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大棚内能够闻到的香气就来自香灰菌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魏金康介绍,基于对两种菌株特性的研究,技术人员确定了其混合比例以及合适的菌棒原料,能够最好地激发它们的活性,促进生产。

大棚里还安装了超声波加湿器、水冷空调,它们配合贯穿顶棚的新风系统,可以实现室内智能化恒温恒湿,通过空气净化隔绝了室外的雾霾、病毒等有害物质。整套设备的改造成本约2万元。三宝香农业园经理颜凡双介绍,按照市场价每朵银耳6元计算,每座大棚一茬银耳的纯利润可达6万元,除去人工以及设备成本,每年生产4茬银耳可以实现增收至少10万元。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管理,以节省人力。

据介绍,银耳属中温性真菌,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银耳多糖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在我国,银耳重点栽培区域为福建古田和四川通江,其典型气候特征为湿润,受此环境条件影响,北京地区栽培银耳存在客观的环境条件难度。而在通州基地实现银耳丰产,意味着加装新风和增湿自控系统的日光温室还有更广的应用空间。接下来,这种改良款日光温室还将向羊肚菌等其它珍稀食用菌生产进行推广示范,从而有效提升其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