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从通州到天津河段,被称为北运河。140多公里的北运河素有“龙头凤尾”之称,说的是,从北往南,北运河是大运河的龙头;从南向北,北运河是大运河的凤尾。
沟通南北的千年大运河,将京津冀三地紧紧相连。近年来,三地携手,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聚力北运河,一体推进、协同突破,通过污水治理、生态建设、综合整治、断面补偿等方式,探索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联防联控新机制,让这条千年大运河焕发新生。
昔日重现 运河畔的自然风景
清晨,站在北运河分界点的杨洼闸桥上俯瞰,此处河道宽140米,蔚蓝的水面与两岸生态林带相映衬,磅礴大气。沿河上下游,一边是北京通州,一边是河北香河。流淌不息的北运河,筑起的是堤坝,沟通的是京津冀紧密相连生生不息的千年文脉。
通州区供水排水水质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抽取水样做水质测试检查,“北运河水质近年来逐步向好,全年平均基本稳定在Ⅴ类水体,个别指标能够达到Ⅳ类,沿河水草茂盛,水生动植物逐年增多。”工作人员边说边指着河对岸,一对白鹭翩然飞过,在水面上盘旋了几圈,留下了一帧优美的剪影。工作人员给记者普及起了北运河的知识。以前北运河北京段的平均河道宽80米,通过1998年、2004年、2007年、2013年、2018年的几次治河,河道城市段主槽已经逐步达到200米宽。同时,水质也大幅改善,符合景观河道用水标准。
在西集镇肖家林村一带,北运河变成了东西走向,河面宽阔,河水清澈,奔流不息。
在运河两岸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肖芳华,每天推窗就见大运河。在她的记忆深处,曾捧起运河水直接洗脸,也经历过鱼虾绝迹、群鸟逃离的阶段。“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都会跳进运河里游泳,摸鱼捉虾。”今年68岁的肖芳华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运河边建起了造纸厂、化工厂、小散养殖等,运河水质逐步变差,水开始发黑变臭,鱼少了,鸟儿也基本绝迹。后来,运河两岸小散乱厂子关停并转、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治河……如今,运河里的水多起来了,又活起来了。
“记忆中的运河是舟船往来、流淌不息,如果能像小时候那样坐船到河北、天津看看就好了。”肖芳华期盼着能尽早看到北运河全线通航。
肖芳华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协同治理 三地有望通航联通
2019年10月,北运河通州城市段实现通航及夜航,11.4公里河道两侧绿树成荫、林海延绵、水鸟云集。如今,正在治理的城区下游段,精心打造的景观设计更加凸显自然野趣。
2021年6月,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将全面通航,河北香河、天津武清也分别制订了区域通航规划,属地各部门联动加快实施,未来140多公里京津冀北运河有望实现通航联通。
牛牧屯村就在京冀交界处。从村边流过的牛牧屯引河,是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界河,河西是通州区西集镇,河东是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这条引河也是连接潮白河和北运河的一个通道。河道甩出一个弯弯月牙的形状,勾连京冀的两大水系。
经过下游河北省的闸坝联调,牛牧屯引河水位下降了1米多,“把水位降下来,主要是为了方便我们上游北京市运河段的清淤、河堤加固及生态整治。”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杨子超介绍。运河治理涉及京津冀三地,位于上游的北运河通州段在综合治理上也离不开下游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配合、协助。比如,北京段就河道清淤、河岸治理与河北省进行了多次沟通联调,对方将下游的王家摆橡胶坝落坝后,大大降低了上游水位,助力上游河道综合治理。
就北运河综合治理的施工方案、技术方案、景观设计方案及施工时序等,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也进行了充分沟通,确保运河治理在顶层设计及整体水平上保持协调一致。杨子超介绍,河道清淤一方面是让汛期行洪更顺畅、更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通航后的水质水生态。“河道底泥这么多年来沉积了很多污染物,游船在河面上行驶,易造成底泥扰动上浮,影响水体感观。”他介绍,清淤后他们在适宜位置了种植挺水和沉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同时增殖放流相应的滤食性鱼类及底栖动物,促进形成稳定的水下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考虑到土方工程量较大,施工方还将利用开掘出的土方在滩地堆起两座景观浅山,占地585亩。站在浅山山顶的观景平台上,北运河沿线风光将一览无余。
作为通航重要节点工程,北运河的通州城区下游段正在加紧建设两处船闸。因为要营造水面景观,通航的40余公里河道落差达6.3米,新建的船闸,可让游船平稳地渡过落差水面。目前,北运河通州段榆林庄船闸和甘棠船闸已全面施工,北京与河北交界的杨洼船闸也进入勘察设计阶段,明年6月北京段将具备通航条件。
通航工程只是京津冀北运河水务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经过上下游生态调水,确保下游河道具备充足的生态基流,未来将形成能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河道水质会得到自然净化,逐步形成排洪通畅、岸线自然、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
联动治水 惠及沿岸三万多名百姓
一张京津冀生态水网也正在织密,逐步实现三地的水路联网联通。
秋日里,位于城市副中心东南的港沟河碧波荡漾,岸边微风拂柳,如游画中。这里原来是季节性河道,主要用于两岸农田灌溉,降雨及灌溉时有水,平时基本上是死水或干河。今年通过京津冀水务部门的多家联动,港沟河南北方向被延伸贯通,上游由北运河、凉水河直接补给到下游河北、天津,使这条濒临干涸的河道,不仅保持常年有水,还持续不断有清水补入。
港沟河再次成为“流动的河”,要得益于水务部门一系列的生态治水举措。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主任李京辉介绍,近年来,市水务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与河北省香河县水务局、天津市武清区水务局等多家联动,从原来的北运河干流大流量集中输水转变为区域水网小流量常态化补水,实现生态调度、生态净水,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市民营造更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港沟河、凤港减河等20余公里河段常年有水且水质稳定向好。
近年来,水务部门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理念,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积极重构区域水生态系统,让水流起来、活起来。在补水过程中,京津冀三地水务人员始终坚持沿河巡线值守,维护河道过水安全,保障全线补水安全顺利,水头的持续前行,促进了潮白河、北运河、凤港减河、港沟河等6处国考出境断面水质的生态改善,推动了河北和天津沿线地区水生态环境的改观,水生态建设成果惠及沿河三万多名市民百姓。
为保障城市副中心水环境安全,水务部门近年来还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治水举措,包括北京市实施了两个三年治污行动、通州六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温榆河及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等。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还通过实施细水急流、闸门轮调、投放种植水生动植物、改造生态护岸等人工促进水生态系统重构等技术手段净化水体;利用五河交汇处的槽蓄能力实施“人工涌浪”、“潮汐式”水体置换,营造复杂生态环境,让水体生态及自净能力持续恢复和改善;对沿河四区不达标排水进行整治督办,干流水质指标逐步提升稳定。
李京辉表示,北运河干流生态资源向外延伸,正在通过运潮减河、凤港减河、港沟河等实施生态调水逐步扩展东南郊生态水网,将形成京津冀水网生态基流的常态化补给机制,助力三地的水环境安全。未来,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还将与属地水务局联动,将水网再织大织密,增加有水河道长度,用自然的方法做强基础设施,做大滨河生态空间,用生态调度、水网输水、动态优化、联动治水等措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水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一个排洪通畅、水清岸绿、岸线自然、人水和谐的河流生态可期。
联防联控 协调保护水资源
京津冀上下游、左右岸协同保护、联动治理水资源,是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京津冀在区域水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一些协同举措,逐步建立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国家有关部委牵头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发布《京津冀重点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水污染防治联合督导检查和渔政联合执法行动,进行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
同时,实施流域协同治理。三地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北运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水污染问题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旨在共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古有诗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大江大河从来都是天然的纽带,联结起沿岸的人们,积淀着共同的记忆。
以水为脉、以绿为韵。北运河这张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金名片,越发光彩耀眼。
本版撰文 记者 冯维静
本版摄影 记者 常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