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昨日,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在重阳节当天发出《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呼吁社会通力合作,帮助老人跨过“数字鸿沟”。记者从通州区民政局获悉,为努力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将广泛动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其中,重点解决银行、医院、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老年人不会自助办理业务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有将近两亿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我们的衣、食、住、行,被一部方寸大小的智能手机便捷、高效安排。而因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让老年人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需要社会通力合作。”昨天,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发出倡议,提出包括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应用、公共场所提供人工帮扶、建立“无码绿色通道”、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开展老年人数字化“扫盲”志愿活动、引导各类社会力量进社区、家庭成员耐心教老人使用电子设备等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前车马慢”变成了“天涯咫尺见”,但在数字化技术不断飞跃的今天,有一些老年人很难熟练地操作智能设备,不会扫码,不懂转账,出行、购物、看病等经常“卡壳”。
家住后南仓小区的宋志华,因为眼神不济,年过六旬的他对智能手机一直“玩不转”,平时“不爱聊”微信,视频通话也是老伴教了好几回才勉强记住。疫情期间,出入各个场所都要扫健康码难住了他,要是没有老伴、子女帮忙,一个人出门时就得一遍遍填写个人信息。
首航超市(玉桥店)的工作人员宋增辉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每天负责查验进门顾客的健康宝,但有些老人不会用,只好在门口登记,老人眼神儿不好,一写就是好几分钟,“有的老人没手机,有人用的是老手机,有的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小程序,我们只能一点点耐心教。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也只好让他们多等会儿。要是有一种方法能让老人既不用手机,又能快速证明就好了。”
70岁的孙奶奶家住北苑15号院,她的智能手机只用于接电话,打电话还得用家里的老座机,“眼睛花了,看不见手机上的小字。”孙奶奶说,如今去银行取钱,去医院看病,都要用到智能手机,又不能整天麻烦孩子,她很希望社区里能组织一些培训课,让和她一样的老年人多学学怎么用智能手机。
记者从区民政局获悉,其实疫情期间,通州区养老机构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智慧助老活动,一大批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通过网上教学等线上方式,开展“我教老人用手机”活动,让家庭成员、社会大众,都参与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教学中来。
接下来,全区还将广泛动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其中,重点解决银行、医院、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老年人不会自助办理业务问题。有关部门也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老年关怀版、一键进入的简约操作程序和便捷阅览界面等。同时,对老年人加强防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等知识的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等。
今后,还将积极动员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社会人士为贫困老年人捐赠智能手机,鼓励通讯企业为贫困老年人减免手机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