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5277期 >2020-09-28编印

数说“十三五”
北京经济亮出高精尖底色
刊发日期:2020-09-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曹政

中关村,民营航天企业九天微星公司的卫星研发制造基地不久前开工建设,明年初投产后这里就将形成年产100颗以上百公斤级卫星的产能;亦庄,中电科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大生产的300毫米减薄抛光一体机,打破国外垄断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国内封装厂的采购成本……

这只是北京产业迈向高精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市发改委27日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不仅仅地区生产总值在2019年达到3.5万亿元,而且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4.4%和23.8%。

于北京而言,这5年,正是改革激发新动能的5年。

“过去5年,北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正是改革让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从“十三五”时期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21.2万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万元/人,提高7万元/人,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万美元,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这5年,正是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的5年。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历了一场转型升级的“大考”:北京需要哪些产业?哪些产业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

进入“十三五”,北京更加明确舍弃“白菜帮”,专心做好“白菜心”,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北京高精尖产业“10+3”系列政策出台实施,精选出十大高精尖产业,政府出政策、市场给机会、企业上项目,产业结构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市发改委这位负责人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双轮驱动格局加快形成,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4.4%和23.8%。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显著,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全球先进国家城市水平。

这5年,正是北京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的5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6%左右,稳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独角兽企业达到93家,居全球城市榜单首位,3成以上处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领域。

与此同时,北京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等蓬勃发展,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