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敏
9月22日上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我国今后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周期缩至五年一轮;同时,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并强化复试考核;并严把出口关,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将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专业:学科专业目录修订缩至五年一轮
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快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完善“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与调整机制,引导建设高校和学科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提到,目前已形成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1+1+4”政策文件体系,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调整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周期将十年一轮缩短到五年一轮,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推动学科专业目录向指导性、统计性转变;将制定新型交叉学科的管理办法;计划瞄准“卡脖子”等关键领域和前沿领域,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并将定期发布国家重点支持学科专业清单,健全对学科专业的多元评价和监测,建立学科专业退出机制。
招考:新增硕士点主要授予专业学位
我国也将探索建立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学位点评估、博士论文抽检、师德师风、考试招生违规违法等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
在备受关注的招考方面,意见明确,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同时,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领域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
在培养类型上,意见提出,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
未来,教育部等将增强研究生招生计划等资源调控的精准度,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教育部已布局20所高校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卫健委联合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意见要求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明晰职责边界,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
针对屡屡曝光的导师让研究生干私活儿等矛盾,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培养:学位论文造假纳入全国信用平台
为了提升研究生质量管理,我国将严把三道关: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严把出口关,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
洪大用表示,今后也会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教育部对学术不端、学位注水的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我们要坚决确保学位授予的含金量。”他说。
与此同时,教育部计划推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启动学科专业建设改革行动、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等。
【数说研究生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培养千万余博士、硕士,2020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
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左右。
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主要针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关键领域,安排中央投资530亿元支持高校建设。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
2012年至2019年,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5万亿元,年均增幅达7.9%。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安排增量资金支持硕士研究生扩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