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270期 >2020-09-18编印

绿心划生态保育区,不受游人干扰,任凭花开草长、兔走鹰飞,北京城市副中心——
造城留荒野
刊发日期:2020-09-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_CMS9186.JPG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北京城市副中心最亮眼的生态名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本月底对社会开放,其核心区周围建起了一圈高约2米的围栏。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开放后,这片被圈禁的林地将限制游人进入,成为一片任凭自然演替的荒野地。

这片人工预留的荒野,正是绿心的生态保育核心区所在地,面积78公顷,大小相当于3个中山公园。

在都市中留荒野,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的一次重要尝试。栖居其中的野兔、刺猬、狍子、猫头鹰等各种小动物,将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野地里自由撒欢儿。

不仅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广阔的“自留地”,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系统中还规划了一座座有吃有喝有住的生态“绿岛”,一条条林水相依、四通八达的生态廊道,方便小动物们栖息迁徙。眼下已有30多种鸟儿呼朋引伴来城市副中心新林定居。

下好生态“先手棋”,北京城市副中心近年来开展了一个又一个大手笔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草地、荒野、河流、塘溪……类型多样的生态环境,勾勒出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大美城市画卷,也初步为野生动物建立起生境多样的栖息地保护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新时代发展理念,在这座千年之城正化作致远千里的生动实践。

借自然伟力修复工业区生态

先植绿,后建城。在城市副中心的营建中,绿心重大项目建设被安排在了“第一序列”。

项目坐落在大运河南岸,与行政办公区遥相呼应。西以东六环为界,南至京塘公路,总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比纽约的中央公园大两倍之多。

经过两年多的大规模绿化建设,城市绿心近万亩景观林已蔚然成林,全长5.5公里的星形园路闭合成环。这片蔚为壮观的大尺度林地,与大运河森林公园隔路相望,连绵成片,成为城市副中心最具特色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名片。

壮阔林地下埋藏着的,是一段难以磨灭的工业记忆。

熟悉通州历史的市民都知道,城市绿心所在地有相当一部分是原东方化工厂所在地。这座厂区存在近40年,于2012年停产,2017年启动拆除。绿心的核心区正是原化工厂污染最严重的地块。

“城市绿心‘一核、两环、三带、五区’的布局里,‘一核’即生态保育核心区,说的就是这儿。”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处长揭俊介绍,这片区域占地78公顷,5.5公里的星形园路绕“核”而建,正好把这片污染地搂抱在怀里。

其实在启动绿心建设前,专业部门已经启动了对污染土壤的净化,但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即使完成了绿化栽植,这片区域也限制对游人开放。就像翠湖、野鸭湖等湿地保护区一样,把最内里的核心区域交给大自然,借大自然的伟力实现生态修复、生物群落演替。

可以想见,这块生态保育核未来就是城市里的“荒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动植物栖息地。

在全球范围内,城市荒野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里就开始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使之成为不受人为干扰的荒野地,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栖息的场所。而到了21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公园在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前提下,使自然演替成为公园自主设计的一部分,放任自然生态在公园中自由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土地的自然演替状态,让动植物依条件自我选择,自由地萌发、生长和变化,以此来为城市创造出适应当地环境的生境和栖息地。

而北京在城市公园中主动预留如此大规模的荒野地,还是首次。“绿心具有‘近自然、留弹性、活文化’三大设计理念。”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封闭管理的78公顷绿心保育核,正是近自然生态修复、给动植物生长留弹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中体现。

不设路灯限制游人“还原”荒野

今年以来,记者多次探访城市绿心的建设进展。在施工现场,记者发现,绿心保育核并非一马平川,而是仿浅山区,堆叠出了高低起伏的地形。

施工人员介绍,因为保育核所在地曾经是土壤污染区,为了不扰动地下水,绿化施工时尽量不往地下开掘,而是把土方堆积成微地形,在垫高的土层上栽植树木,且与周围的景观开放区不同,核心区的林木栽植密度要低得多,以疏林草地为主,为下一步的自然演替留出空间。

因为限制对游人开放,核心区内不会设置路灯。因此,这里将成为一处难得的少受城市“光污染”的宝地。夜间,与飞禽走兽相伴的唯有月光、星光,以尽最大可能还原荒野的状态。东方化工厂遗留下来的巨大水泥罐,也原样保留,作为雨水收集池,为小动物们提供水源。

有吃有喝,再加上远离人类活动的喧扰,绿心保育核在建设期间就招来了不少小动物。松鼠、野兔、猫头鹰、黄鼬等,经常大摇大摆在林草间出没,“最多的是野兔,在草地里蹿来蹿去,有时候一天能看见好几只。”施工人员说。

绿心保育核的吸引力初步显现。不过,这片林地封闭管理后,怎么实现自然演替,会进一步招来哪些野生动物,还要拭目以待。

与城市绿心隔着一条大运河,早两年落成的千年守望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显现。

千年守望林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东南侧,占地34.2万平方米。林子于2016年底启动建设,2017年底栽植任务基本完成。新栽树木5200余株,针阔混交,树下有参差的花灌木以及品类丰富的地被植物,如天人菊、金鸡菊、麦冬草、狼尾草等等。

“城里罕见的猫头鹰在这儿安下家了。”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的高级工程师丁洪兴说。他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项目负责人,经常到千年守望林巡视后期管护情况。从去年11月下旬起,他亲眼见到猫头鹰就有五六次,最多的一次见到了8只!

除了长耳鸮,在千年守望林里观测到的野生鸟类还有红隼、白鹭、戴胜、柳莺、野鸭、黄、白腰朱顶雀等,至于喜鹊、燕子、麻雀等常见鸟就更多了,林子里还经常能发现黄鼬、刺猬、小蛇的踪迹。

预留迁徙廊道搭建“昆虫旅馆”

像千年守望林这样的“生态绿岛”,在城市副中心并不止一处。相去不远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在运河中央就有一座生态鸟岛,是当初在公园建设时特别为鸟儿预留的。岛上的大柳树最粗直径已经超过1米。

不少在建的城市副中心林地中,即便没有条件营造空间独立的“绿岛”,也会想方设法为小动物们提供福利。

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介绍,2018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建设,在树种选择上明确了“十字方针”,即“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其中的“食源”就是要着意栽植小动物的“口粮”植物,营造生物多样的林地环境。这在北京造林史上还是头一次。

作为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建设的重点区域,“十字方针”在城市副中心率先得到落实。“城市绿心”食源蜜源植物占到了植物品种的38%,栽植的株数占到了植物总株数的30%。除了栽植一定比例的蜜源、食源植物,副中心新建林地里还要因地制宜为小动物们开辟小型的栖息驿站。

“比如搭建一些昆虫旅馆、本杰士堆,或者种些玉米、小麦,给动物留一块可以‘胡作非为’的庄稼地。”市园林绿化局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志明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多年,他介绍,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是招引野生动物、留住野生动物的重要条件。而他所说的昆虫旅馆、本杰士堆在本市也已经有了“样板间”。

所谓“昆虫旅馆”,就是模仿昆虫在自然界的生活环境,利用木段、松果、干草、瓦片等材料,人为搭建的为昆虫躲避自然灾害、越冬、繁育、栖息的场所,以帮助昆虫更好地繁衍。它也能为蜈蚣、蜘蛛等非昆虫类生物提供繁衍场所。

“本杰士堆”是国外从事动物园园林管理的赫尔曼·本杰士和海因里希·本杰士兄弟,基于野地生存观念和自然演替规律研究出的一项发明。具体做法是在林地里挖一处1米到1.5米深的土坑,然后把石块、树枝、树叶等堆在一起,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通常情况下,“本杰士堆”的地面高度在1米到2米,其外围会种植蔷薇等多刺植物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

这些新鲜玩意儿,在东城新中街城市森林、西城广阳谷城市森林、大兴旧宫城市森林、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地均有试点。城市绿心也将建造一批类似的动物福利设施,给鸟儿、昆虫、小型陆生野生动物提供足够的栖居空间。

另外从区域整体考虑,城市绿心和大运河森林公园、千年守望林等周围的大尺度林地之间将预留动物迁徙廊道。廊道利用连续的林带或市政路下穿管涵建设,将生物栖息地与城市副中心绿色网络串联起来,方便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在各栖息地之间往来迁徙。各动物栖息地外围设置60米到80米宽的植草沟或灌木丛,形成生态缓冲带,避免人为活动干扰动物生息。

栖息地保护写入京版野保条例

城市副中心预留“荒野”,为北京营造天蓝水碧,更具生态承载力的环境做出了重要尝试。

在北京城市中心区,以城市湿地、小微湿地等为载体的动物栖息地营造与保护,也已经走在路上。玉渊潭公园东湖湿地,数年谢客,修复生态。2017年重新对市民开放时,这里已经有鸟类68种,各种水生植物21种。繁华都市里罕见的白鹭成了这里的常客。

位于亚运村中心花园的北京首个小微湿地示范项目,虽然面积不大,荷花、芦苇、卵石、栈道,却营造了山涧溪流的近自然情境,引来了野鸭拖家带口在此定居。夏季夜晚,蛙鸣阵阵,为周围居民送上久违的自然之声。

亦庄的通明湖湿地公园更热闹了。这片湿地总占地73公顷,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东南角,湖中有特地设计的鸟岛,最多的时候聚集的野鸭有上千只。

今年6月1日《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加大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条例规定,全市要每5年组织一次野生动物栖息地状况的普查,并根据监测和普查结果,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评估;编制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编制并公布本市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对于野生动物栖息地,要制止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制造高分贝噪声、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避免开展影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环境的芦苇收割、植被修剪、农药喷洒等活动。如果触犯条例,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另一方面,园林、水务等相关部门要尽量保障野生动物栖息地不受人类活动干扰,通过建立生态岛或者保育区,配置巢箱、鸟食台、饮水槽等多种方式,为野生动物营造适宜繁衍生息的环境。该条例的实施意味着动物栖息地保护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类似于城市副中心绿心,为野生动物保留一片“荒野”的尝试,在本市会越来越多。例如9月初对市民开放的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就划出了1.4平方公里的生态留野区。留野区实施封闭式管理,限制游人进出,并且不采取修剪、割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树木花草长成什么样,全部交给大自然进行演替。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脍炙人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诗意地栖居”离不开蓝天、碧水、森林,以及栖居其中的不同生态位、不同生活环境下的野生动物。以城市副中心绿心营造为代表,北京在现代都市的诗意栖居探索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