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主妇联盟等“新力量”不断加入垃圾分类宣传队伍。记者 唐建/摄
垃圾分类从孩子抓起,小手拉大手开展“家行动”。
本报讯(记者 陶涛 通讯员 焦超超)“您这两个袋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垃圾?都分好类了是吧,我再帮您看看!”这个月,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多了很多巾帼志愿者,宋艳霞就是其中一位。除了每天乐此不疲地参与“守桶”“护桶”志愿服务、指导居民科学分类外,她还会随身带块儿抹布,对稍有些污迹的垃圾桶顺手一擦,保持桶站外观清洁。
保障
压实十类人责任
动员七类人值守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城市副中心狠抓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加强桶、楼、站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压实“十类”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动员“七类”人桶前值守,“四方联动”强化一把手工程,有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当前我区712个居住小区由6238个投放点撤并至3906座,平均131.2户一座投放站,全部桶站已实施密闭化升级改造,建设驿站301座,数量居全市第一。此外,按照“一桶一码”“一户一码”“一商一码”的原则,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全市首个与市级双并网(环卫信息系统、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系统)的区域,实现全区全部垃圾产生主体信息系统可查询,垃圾运输流程全程追踪。
行动
爱分类主妇联盟
业余时间守桶
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玉桥街道各社区纷纷开展“爱分类主妇联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勇做先行者,争当排头兵,在保证自家垃圾分类高质量完成的同时,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和周末休息时,积极参加“桶前值守”活动,主动担任起垃圾分类工作的义务宣传员、引导员、监督员,使“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进入每家每户。
眼下,垃圾分类不仅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新时尚,也是与家家户户密不可分的“关键小事”。在垃圾分类队伍中,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党员干部、主妇联盟、同学少年等“新力量”不断涌现、积极参与,凝心聚力切实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城市副中心落地生根。
党员公益队
化身移动宣传员
在通运街道,由三元村和荔景园社区68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共产党员公益队颇为亮眼。除了积极参与桶前值守,党员志愿者们还化身“移动宣传员”,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科普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正确认识分类标识、环保小常识等相关知识,倡导居民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争当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参与者。
老党员先锋队
争当示范家庭
在职党员齐上阵,老党员们也在努力发挥余热。最近,新华街道如意社区老党员先锋队成员们的手里,多了份《生活垃圾分类承诺书》。用老党员们的话说,这份大伙儿带头签订的承诺书不仅要让自己以身作则,严格分类、正确投放,更要带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争做模范个人和示范家庭。
据了解,为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新华街道如意社区老党员先锋队积极在分类垃圾桶周边开展桶站值守及引导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向投放垃圾的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并积极向其他党员和志愿者分享垃圾分类知识。一段时间以来,社区里“自觉分、主动分、持久分”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小手拉大手
挨家入户送知识
各社区的“家行动”的确让这项工作更多了份后劲儿,而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则让垃圾分类工作充满活力。在西集镇郎西村,小朋友们化身为“小宣传员”,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带领更多家庭学好垃圾分类“实践课”。
在郎西村近日举行的一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上,工作人员为村内的小朋友耐心细致地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分类方法,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动手分类能力。完成培训后,“小宣传员”们在村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像模像样地正式“上岗”,挨家挨户来到村民家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孩子们都行动起来了,咱大人更不能落后。”“还别说,小宣传员们给普及的这些垃圾分类知识还都挺通俗易懂!”看到孩子们忙前忙后,村民们的垃圾分类热情也高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