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民生总第5255期 >2020-08-28编印

北京财政持续加码民生投入
支出占比规模逆势双增
刊发日期:2020-08-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孙杰

       面对疫情冲击,如何“兜住”民生底线,财政是一道重要防线。今年北京市收支平衡压力更加凸显,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却在继续加大力度。

       记者昨天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本市民生投入占比仍超过八成,支出的占比、规模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领域投入均比去年有所增强。

        8月1日起,市民的一项福利提高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租房补贴,申请条件从过去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低于2400元,上调至现在的不高于4200元。不仅如此,房租补贴标准也大幅提高,最高的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最低的由200元提高到1000元。

      “重残、大病、老龄等困难家庭,经审核还能提高一档市场租房补贴标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直接减轻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

       价格补贴方面,通过阶段性扩大价格临时补贴范围和提高保障标准,让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享受定期抚恤金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属、孤残儿童等从中受益。根据测算,这一部分补贴资金也超1.1亿元。

       疫情汹汹,财政要“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今年,本市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安排205.5亿元,增长3.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财政安排7500万元专项资金,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同时本市还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阶段性失业补助金和农民工临时生活补助政策,放宽申领条件,并推行“全程网办”申领模式,保障失业人员待遇应发尽发、应保尽保。据统计,截至目前,符合申领条件的达2.9万人,预计涉及补贴资金1.7亿元。

       就在上个月,本市还上调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待遇。全市享受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待遇群体每人每月增加20元,惠及90.8万人;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更是惠及302万退休人员。

       年初,疫情汹汹而来,一场阻击战随即打响。财政资金作为重要支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市快速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池”,建立经费应急保障机制,积极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优势。据介绍,疫情防控经费主要用于全市医药物资储备、医疗卫生机构防控设备设施和防护物资等,确保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和疫情防控。

       财政资金如何快速转化为战斗力?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市财政局第一时间制定疫情防控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政策,按照国家规定,简化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方式与程序。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有了这条绿色通道,有关定点医疗机构采购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的,就可以先行采购,事后按规定备案。疫情防控物资采购时间也从原来的40天左右,大幅压缩到了3天左右,这就为疫情防控设备物资及时投入一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疫情爆发的特殊背景下,今年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02.4亿元,将实现14.7%的双位数增长,增幅较为显著。支出资金除用于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继续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外,还将用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降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