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晓彦 通讯员 高韦懿)记者8月19日从市水务局获悉,“通州堰”分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已完工,河道行洪能力大幅度提升,沿河景观初见成效,新添120个垂钓点位方便市民垂钓。预计全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夏日夜晚,位于通州城区温榆河畔的邓家窑桥华彩初上,水面上一派波光旖旎。桥畔是修缮一新的滨水休闲广场,消夏的居民三三两两漫步在亲水木栈道上。
“原来这儿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河堤,要景色没景色,要歇脚没歇脚的地儿,现在可真是大不一样了,孩子每天都嚷嚷着要来这儿玩。”正在遛弯儿的居民吴女士对温榆河岸边的新景观赞不绝口。
这里只是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角,在全长14.78公里的河道沿岸,美景随处可见。
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堰”分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2月起开工建设。治理起点为河道上游通顺交界处,终点为新北关闸枢纽,工程主要包括疏浚治理主河槽、两岸堤防加高防护和景观绿化、管涵设施改造等。
“这条河段承接通州和朝阳部分区域的雨洪水,河底多年未清,淤泥对行洪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北京市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事务中心副总工程师郭靖波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河底127万方淤泥已被全部清除,大大提升了河道的过水能力,今年汛期已经初见成效。河道清理出的淤泥也得到了资源化再利用,部分淤泥优先用于堤防加固工程,其他的淤泥则用于地形营造。
周边雨水排入河道前会经过管涵,这些管涵年久失修,闸门出现了腐朽老化等问题。“周边居民小区比较多,有些管涵甚至被垃圾、树杈等堵死,严重影响排水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积水,影响居民出行。”郭靖波说,目前这些管涵设施已经完成更新,存留在管涵内的阻水杂物也都被清理干净。
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头戏是沿线的生态景观建设。“我们曾经做过初步统计,沿线共有5万多居民长期居住,滨水景观是离他们家门口最近的休闲场所。”郭靖波告诉记者,工程结合地形、水体、历史文化等资源特色,对岸线景观进行整体设计和改造。
在温榆河的沿线有一些浅滩,设计方就利用现状地形,设计出川上云烟、清波洗秋、温榆流芳等多个景观节点,并改造边坡,增设滨河步道、台阶和亲水平台,为市民提供四处共计120个正规垂钓区域,让温榆河成为一个与市民共享的开放式河道。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施工的同时,沿线休闲区还建设了公共卫生间,利用林下空间增设了停车位,并设置救生设备箱、安全警示牌、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设施。
截至目前,治理后的温榆河城市副中心段已大大提升了防洪标准,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同时,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也为周边市民提供“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