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245期 >2020-08-14编印

城市绿心:展开恢弘生态画卷
整体景观、樱花庭院、24节气点等景观已成型
刊发日期:2020-08-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短短数年间,绿心正从理念蓝图、纸上规划,一步步变为生动实践。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作为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正徐徐展开恢弘的生态画卷。再过一个多月,这片北京城市副中心内的万亩城市森林将焕然亮相,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在通怀路西侧的小广场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名称已经立在了花丛中,几位工人师傅正在打磨地面。据北投集团城市绿心项目部介绍,目前绿心公园整体景观、樱花庭院、24节气点等特色景观已成型亮相;约70公里的一二三四级园路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面层铺摊等工作;庭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建筑主体结构已完工;园区2条市政道路地下管线施工全部完成,计划9月份全部配套设施实现竣工,确保开园前投入使用。

2017年,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提出,城市副中心要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绿心正是“一带”生态文明带与“一轴”创新发展轴交会的功能节点。在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中,“一心”就是指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这座独具匠心的城市森林公园实现了“森林入城”的愿景,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打造出“森林之肺”,另一方面为居民开辟出休憩娱乐的场所。

短短数年间,绿心正从理念蓝图、纸上规划,一步步变为生动实践。2019年12月,园区内全长5.5公里的星形园路环实现全线贯通;今年春季,“城市绿心”内的樱花庭院落架亮相,600余株樱花临水绽放;7月,面向公众征集“城市绿心”记忆;8月,面向全国征集吉祥物……离开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一切正有条不紊、加速推进。一个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一个生态修复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大运河畔初露容颜。

城市绿心开园后将呈现什么样的美景?据北投集团城市绿心项目部介绍,绿心整体布局为“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一核,即生态保育核,原为东方化工厂,面积78公顷。通过保留自然植被、植物播种、种植混交林、异龄林等多种方式,构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在动物行为学专家的指导下,公园在保育核内预留动物迁徙廊道、种植食源植物,构筑居住巢穴,提供水源,为鸟类、小型动物营造栖息地。环生态保育核外围还设置了宽60至80米植草沟和灌木丛,形成生态缓冲带,避免人为活动干扰动物生息。除此之外,在小动物栖息地内还设置一条从工业遗址到自然乐园的演替之路,对外实行预约参观制。

“两环”分别是星形园路环和二十四节气环,星型园路环未来将是一条彩叶林荫大道,由一条8米宽的骑行道和3米宽的健步道组成, 环形路沿线序列种植4排白蜡和2排银杏,共计6000株高大彩色叶乔木,秋天形成金色星型景观大道,无论骑行还是漫步都是一种享受。

在星型园路两侧开辟了24个林窗,每个林窗选择一种特色植物(节气树)作为基调树种,并通过各类体现当季物候的乔灌草自然种植,体现季相变化,传播传统生态文化,堪称城市绿心的点睛之笔。

“三带”,即“六环路景观带、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故道景观带”。据介绍,六环路景观带将结合六环路高线公园同步实施,大运河景观带为现状;运河故道修建于辽代,兴盛于元代,消失于清代,后改道至现在北运河位置。通过故道遗址展示、历史场景再现和河岸生境重塑三种方式,将再现出运河滋养田园生活的生态水域景观,副中心最厚重的运河文化将在这里传承、延伸。

“五片区”,包括了文化区、市民区、体育区、雨洪区、科普区,承载着日常休闲、主题游乐、生态观光等功能,体现了城市绿心作为市民活力中心的功能特征。

与别的森林公园不同,城市绿心的文化特色中,还承载着伴随信息化进程而疏解的工业遗产记忆。绿心的前身很大一部分是原东方化工厂所在地,如今,老厂区大门、标志墙和旗杆、工厂落成碑,还有两只白色石麒麟,都在原位保留下来。昔日东亚铝业一处约2万平方米的大厂房,也将赋予新功能,改造成全民健身中心。过去的工业遗存,将焕发新活力。

开园已进入倒计时,下月底,生机盎然的城市绿心将敞开怀抱迎接期盼已久的市民。绿心里的三大建筑——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也正在火热建设中,未来,这里将成为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既提供天然的氧吧、优美的环境,又有完备的产品、服务和文化设施,让市民在这片城市森林中,享受绿色福祉,汲取精神食粮,拥抱美好生活。


7项园林工程获批复

副中心将新增造林1.17万亩

又讯(记者 陈施君)近日,区发改委批复了大运河水梦园湿地建设工程、东南郊湿地建设工程(二期)等七项园林工程,项目总投资25.22亿元,共计新增造林1.17万亩,改造提升3.3万亩。项目共涉及7个乡镇,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副中心森林覆盖率,增加市民户外绿色活动空间。

其中,备受关注的大运河水梦园湿地建设工程位于潞城镇,项目总面积355.8亩,全部为新增造林,建设内容还包括配套服务设施、灌溉及电气工程等。据了解,该项目是衔接副中心绿心及外围生态斑块之间的重要自然廊道,建成后将形成该区域完整的绿地系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郊湿地建设工程(二期)位于马驹桥镇和于家务乡,项目总面积约14963.3亩,其中新增造林2662.7亩、改造提升12300.6亩。据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能够与大兴长子营湿地连为一片,共同形成北京东南约2万亩的湿地大景观,形成完整的湿地系统,起到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区域整体生活质量、满足群众文化休闲的作用。

与之关系密切的马驹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一期),项目总面积5847.8亩,建成后将与周边东南郊湿地连成一片,北侧通过凉水河绿化带与北运河湿地公园形成联系,使城区内湿地系统和城区外湿地系统相串联,彼此之间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起到加快构建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屏障的作用。

凤港河湿地建设工程位于漷县镇,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768.4亩,其中新增造林440.1亩、改造提升3328.3亩。项目建成后将承载更多的休闲游憩和绿色生态功能,形成林水相依、水绿交融的健康生活体验地,并能完善平原地区生态框架、构建良好区域水生态环境。

凉水河湿地建设工程(一期)位于张家湾镇,项目总面积8477.8亩。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凉水河一带生态环境,推动张家湾古镇文化遗产和凉水河湿地保护相互促进。

环保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永乐店镇)位于永乐店镇,项目总占地面积1669.2亩,其中新增造林807.1亩、改造提升862.1亩。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生活质量,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绿化水平。项目完工后,城市副中心绿带环绕、绿廊相连、绿块镶嵌的生态绿色基底将进一步擦亮。

台湖万亩游憩园(二期)建设工程位于台湖镇,项目总用地面积约9680亩,其中新增造林4984亩、改造提升4696亩。项目建成后将为台湖地区创造大规模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宽松、自然、舒适的户外绿色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