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现场设咨询处专人“盯摊儿”,居民可随时提问。
记者 田兆玉/摄
翠屏南里小区改造规划效果图
本报记者 田兆玉
从看到公示栏上的改造效果图开始,翠屏南里19号楼的牛慧彬就对“新居”有了期望,而随着改造的顺利推进,一封感谢信也在她心中酝酿,“说实话,老旧小区改造这么顺利,离不开我们新成立的物管会,哪不满意、哪有疑问,找他们反映准有答复,拿我们居民的小事当事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物管会特暖心。”
今年6月,梨园镇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结合翠屏南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最终选择在翠屏南里成立镇内首家物业管理委员会。物管会自2020年6月21日成立,任期3年,由9人组成,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7名。经过几轮选举和公示后,刘老公庄村委会工作人员季红艳当选翠屏南里物管会主任。
“我们小区产权比较特殊,这次参与改造的4栋楼建于1995年,居住的主要是外来买房人,村民搬迁上楼的几栋楼是2005年建的,居住的主要是刘老公庄本村村民。”季红艳身兼刘老公庄村委会工作人员和翠屏南里物管会主任两个职务,在她看来,物管会是新生事物,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沟通社区、物业和业主的桥梁,对于老旧小区来说,物管会是破解社区物业管理难题的一把新“钥匙”。物管会成立后,老旧小区改造也开始进场施工。
沟通、协调、告知 物管会当起“连心桥”
据了解,1995年建成的翠屏南里小区8、9、19、20号楼,住着168户居民。由于建设较早,与后建楼宇形成了近1米的地势落差,下雨时常成为“内涝点”。今年,梨园镇将翠屏南里这4栋楼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解决下雨内涝问题的同时,提升居民居住环境,通过建筑节能、外立面、内部公共区域、户内、屋顶平改坡等改造内容,将小区打造成为融合、创新、互联的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改造工程预计年底完工。
8月的北京,闷热,湿粘,还时有雷阵雨造访。翠屏南里被改造的4栋楼楼身已被脚手架围起,工人们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正挥汗如雨,加装最后几片绿色围挡。楼前公示栏展示着改造后的效果图,颜色清新,和小区里后建的楼房外型相似。
“以前进了小区,就显得我们这4栋楼灰头土脸,没有后建的楼房干净漂亮,这次改造终于把颜值提升上来了。”19号楼的居民牛慧彬对改造后的“新居”期望颇高,在她看来,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离不开小区刚刚成立的物管会,“物管会什么都管,改造过程我们有任何疑问、不明白,他们都会耐心解答,还会帮我们记录意见反映到相关单位,别提多负责了。”
“老旧小区改造中肯定会产生很多沟通方面的问题,我们之前也听说过,一些老旧小区改造不顺利的原因,多是前期与业主沟通协调告知等工作不到位,从而产生矛盾。”季红艳认为,物管会应该充当政府与居民“连心桥”,把沟通、协调、告知的事做到位,居民有疑问及时解答,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20号楼居民牛福华还记得,改造工程开始以来,物管会工作人员们经常登门拜访、询问情况、解决问题。“大热天的,我心里挺不落忍的,物管会的工作人员为了我们的事儿来回奔波。”工程进展到什么情况,下周要开始哪项施工,需要居民如何配合,这些需要事先告知的情况物管会都会一一通知到户。“比如哪家下周不在家,哪家周末要出去旅游,入户施工就需要临时调整时间。”在牛福华看来,这些零散杂乱的小事儿向物管会反映后,经过物管会协调,施工队及时重新调整了入户时间。“工程没耽误,我们的行程也没受到影响,这一点就很不容易。”
物管会的工作得到了居民认可,在季红艳看来,他们不过就是将居民的意见收集统计起来,再反馈给村里、物业和施工单位,作为改造项目的参考。“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物管会,村党支部也帮了大忙。”
多部门齐抓共管 设咨询点解答居民疑问
在翠屏南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多部门齐抓共管,物管会沟通告知,村党支部帮忙协调,施工单位设立“咨询点”……通过多方合力,让老旧小区改造不再是某个单位的“独角戏”。
“我们吸取了去年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在今年施工前,把沟通协调作为重中之重。”镇规划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马继业表示,“去年施工时,发生过工人干活、居民阻拦的情况,其实问题不大,都是沟通不畅导致的。”翠屏南里物管会的成立,就是为了帮助相关部门做好居民的沟通工作,让居民知道有问题也知道找谁反映,满足居民更多个性化需求。
多部门齐心协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施工单位也把“沟通、问询”当成一件大事儿来对待。每天早上7点半,施工改造现场就会有人“支摊儿、设点儿”,施工工序、进展、工艺……居民随时想起任何问题,都可以到家门口的“咨询点”前找答案。“刚开始居民问的比较多,这几天都没什么人来问了,这改造方法他们都清楚了。”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白经理笑着说,“我们每天都有专人盯摊儿,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居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
施工单位答疑、物管会收集意见,小区所在地的村党支部也没闲着。“我们其实和物管会一样,都是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居民有问题有疑惑,我们也会帮着解决协调。”刘老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禄介绍。前不久,他们刚刚联手物管会,解决了设计方案中的窗户问题,通过收集居民的合理意见,反映给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最终方案得以修改,“居民很高兴,毕竟是人家长年居住,他们感觉合适最重要。”
马玉禄介绍,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窗户统一向外推,有居民对这个设计方案不满意,组建了业主群反映这一问题。于是,村党支部协同物管会、物业、施工单位、镇规划办等单位,通过前期沟通,最终明白了居民的诉求。“大家想把窗户改成朝内开。因为北京雷阵雨比较多,有时会伴随刮大风,窗户朝外开,一旦被风刮坏,玻璃很容易伤人,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居民希望修改方案,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意见是合理的。”经过大家一致沟通,最终设计单位修改了方案,窗户全部改为向内开。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方案刚改好,又有另外几位居民提出疑问:“之前方案都公布了,怎么说改就改了?我们觉得窗户向外开挺好。”物管会联合村党支部再次出手,通过“包户”,一家家解答,最终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先前成立业主群的群主,也被物管会和村党支部耐心协调、事事替居民考虑的工作态度感动,主动说:“以后有什么需要通知告知的事情,您尽管开口,我在群里告诉大家。”
党建引领一切为民 将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遇事向前站一步,已经成为翠屏南里物管会、刘老公庄村党支部、施工单位、镇规划建设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默默达成的共识。通过一件件小事,大家感叹:“其实居民都是通情达理的,有些事还是我们告知得不够,没有把沟通工作做在前面。”
为了更好服务居民,每周五,几家单位都会召开例会。会上把本周存在的哪些问题进行统一说明,下次开会再把前一周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解决、没解决的原因是什么说清楚,“需要协调沟通的我们再一户户去谈。”马玉禄说,居民说什么了,他们都会耐心倾听,记在心上,“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多上点心,就能减少矛盾的产生。”
通过这次老旧小区改造,刘老公庄村、翠屏南里物管会认为,他们和业主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通过党建引领,我们集思广益,遇事不慌,凡事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通过亲情、友情、热情打动居民,只要我们把涉及居民的一件件小事做好,就没有什么大事能难倒我们。”物管会主任季红艳说。
今年,梨园镇也将以翠屏南里“物管会”作为全镇试点模板,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下半年,我们将不断收集整理翠屏南里物管会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一批村民自住楼、商品房小区成立物管会,力争年底达到80%的覆盖率。”副镇长刘树才表示,同时,还将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水平,让居民满意,让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