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民生总第5240期 >2020-08-07编印

副中心雨洪排水管网单日“流水账”出炉
一场降雨 “海绵”就地吸走九成多
刊发日期:2020-08-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8月5日一场降雨,暂时赶走了炎热。副中心雨洪排水管网监测报告显示了当日“流水账”:3小时累计降水量17毫米,超过95%的雨水就地被海绵体吸收,有效缓解了城市管网及抽排压力,起到了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

       在玉带河南大街主干排水管渠的出口处,检查井内壁上架设着几个感应探头,它们每5分钟采集一次水流量。今年,北京市水文总站等单位在城市副中心启动雨洪排水管网监测试点工作,在紫运南街、东夏园地铁站等9个点位加装这种雨洪排水管网监测设备,水位、雨量等数据能够实现自动测报并实时传输,为防汛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监测点数据统计,进入汛期以来,全区前期降雨量多,但总体降雨量少,精密的降雨监测技术成为了科学防汛的重要保障,不仅如此,水务部门还与防汛办、排水集团等部门就数据共享等事项达成了共识,使汛期雨量监测更加准确。

       根据区气象台8月6日8时发布的雨情信息显示,受低空切变外围云系影响,5日11时29分通州区开始出现降雨,至6日8时,平均降雨量2.3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出现在永顺镇永顺水文站15.5毫米。据9处雨洪排水管网监测设备对8月5日采集的数据分析显示,3小时累计降水量17毫米,超过95%的雨水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经过海绵改造的区域内,均未产生明显积水, 有效缓解了降雨时的管网及抽排压力,起到了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这些被吸收的雨水将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蓄存的水将被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北京市正式施行《城市雨水管渠流量基本要求》,新标规定了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方法,对超声波多普勒流量计、分布式布设等进行解释;对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的断面选择、设备安装、监测频次以及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对不同尺寸管涵的流速传感器布设要求进行了规定等。城市排水监测数据有了全新标准,地下管渠实时流量是多少?透水砖到底留住了多少水?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应该截流多少更科学?这些问题也将有更精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