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进行湿地的基底施工。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作为北京市重要防洪体系“通州堰”的重点组成部分,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建设工程承载着副中心城市安澜、提升城市品位的双重使命,目前该工程建设任务已过半,年底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明年春天可呈现300余亩湿地,成为东郊森林公园旁又一处开放式水景公园。届时,市民可在这座蓄滞洪区饱览芦苇浩荡、飞鸟蹁跹的美景。
北京地势西高东低,位于东部的通州区每年汛期都面临着较大的排洪压力。为保障副中心城市安全,“通州堰”综合水利项目正在实施。“通州堰”是借鉴“堰”的分水原理,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分流、蓄滞、排除等措施,围绕副中心构建“上蓄、中疏、下排”的多级滞洪缓冲防洪体系,最终使副中心防洪标准从现在的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目前正加紧施工的宋庄蓄滞洪区二期为“通州堰”上蓄,建设内容包括尹各庄分洪闸、尹各庄拦河闸、窑平路围堤加高、富壁路涵洞联通,以及蓄滞洪区湿地的绿化美化工程。
与二期只隔了一条富壁路的东郊森林公园,实际就是已建成的宋庄蓄滞洪区一期所在地,公园在建设时规划了不少水系,可蓄滞洪水700万立方米,二期规划也可蓄滞洪水2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一期和二期项目加起来,蓄滞洪水规模达900万立方米。当夏季洪峰来临,可通过尹各庄分洪闸、尹各庄拦河闸联合调度,把从温榆河上游倾泻下来的雨洪水引入到宋庄蓄滞洪区,临时停驻,从而减少下游的排洪压力。待洪峰度过后,再开启小中河退水闸,把滞蓄的雨洪慢慢排放到下游河道。
除了防洪,宋庄蓄滞洪区二期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净化水质。
8月4日上午10时,室外温度35℃,地表温度直逼40℃。记者在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工程第3标段施工现场看到,前期开挖的土方已堆成高高的山。
站在“山头”上俯瞰,地面下挖处,像铺网格一样,平铺了一层混凝土构造的长方形隔断,每个隔断面积10至20平方米不等,高度不到2米。隔断里填充滤料,从下往上分别由火山岩、碎石、再生陶粒、沸石等组成,层层累计起来有1.2到1.5米厚,滤料层下面是30厘米厚的细土层以及无纺布和PE膜组成的防渗层。
“明年春天这里将呈现300余亩的湿地花园。”市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一片片隔断就是潜流湿地的基底部分,所谓潜流湿地,是利用附近尹各庄分洪闸、小中河分洪闸等河闸在闸前、闸后的水位高差所产生的重力流,让河水自然流淌到湿地系统里。然后,在湿地上层种植物,下层是各种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滤料。
“最下层也设有管道,带有孔洞,它把河水分别引流到各个小的区格,在水由上到下的过程中进行过滤、净化、生态处理。”该负责人说,二期竣工后,每天会有8万立方米的温榆河水引入到湿地,在处理的水质标准方面,它的进水是劣五类水质,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提升到地表四类水的标准。而潜流湿地常年保持水面景观,水域中及四周将种植芦苇、荷花、睡莲、水葱、慈姑、千屈菜等品种丰富的水生植物,塑造一个四季可赏的湿地景观风貌,是北京东部、副中心北部的“绿肺”,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郊野水景公园。
按照施工进度,今年10月工程将进入绿化美化阶段,年底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