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庭院景观已率先竣工,成为绿心内首个落架亮相的建筑。记者 唐建/摄
春赏桃李,夏伴梧桐,秋染银杏,冬见苍松。通州大运河畔,相当于3.8个颐和园的城市绿心,大美生态画卷徐徐展开。9月底,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将正式开园迎客。
从理念蓝图,到纸上规划,再到落地成景,短短数年,绿心正崛起为一个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也成为一个生态修复治理的生动实践。
运河蜿蜒流淌,古城伴水而生,绿心层叠苍翠,空间疏密有致,绿心依托大运河,共同塑造出一派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
规划蓝图
森林入城打造城市客厅
2017年,新版北京城市总规提出,城市副中心要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绿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带”生态文明带与“一轴”创新发展轴交会的功能节点。
在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中,“一心”就是指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这便是城市绿心宏阔蓝图的起笔之处。
“开展植树造林,建成大尺度的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绿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副中心的生动实践,在绿树掩映中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建筑”。
“要打造一处近自然的森林公园。”北投集团负责统筹城市绿心的整体规划建设,集团规划设计中心副总经理林海燕记得,绿心规划从一开始就综合兼顾多种先进理念,反复推敲后逐步形成“六大共识”,形成最初的规划草图。“绿心的定位,不只是一座公园,它还是一片城市森林,一个展示副中心风貌的城市客厅。”她说,从草图到蓝图,城市绿心的概念越来越丰富饱满,把森林融入城市,这是绿心有别于一般森林公园的匠心之处。
2018年6月5日,城市绿心启动绿化方案国际征集。全球14家单位参与,6家拿出详细方案,经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审,其中3个获得优胜方案。最后博采众长融合6家设计的亮点,形成一套整体方案。9月底,方案获批,绿心蓝图最终绘就。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恽爽认为,副中心的整个空间形态可以提炼为“大疏大密”。城市绿心就是一片大的结构性的城市开敞空间,“绿心是展示副中心风貌的一个集聚点,我们希望绿心能够成为未来副中心的一个城市客厅。”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依托城市绿心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从功能看,绿心划分出五大片区,即文化、体育、市民、雨洪和科普。城市绿心一方面打造出“森林之肺”,另一方面为居民开辟出休憩娱乐的场所。
生态修复
减少人为干预吸引动物栖息
城市绿心所在位置,过去曾是东方化工厂、一些小工厂和3个村庄。疏解腾退后,实行生态修复,以最少的人工干预治理污染,规划建设生态保育核——用自然的力量来恢复区域生态,这是城市绿心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
城市绿心最中间,是面积达1200亩的生态保育核,从空中俯瞰,就如同一颗嵌在运河畔的巨型五星。如何实现生态修复?林海燕介绍,保育核构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完全模拟自然生境,营造出一处小动物栖息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保育核外围,还设置60至80米宽的植草沟和灌木丛,形成生态缓冲带,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里面还为小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活场景。”林海燕举例说,种植食源蜜源植物,构筑居住巢穴,提供水源,为各种鸟类、小型动物营造栖息地,这些都是请教过动物行为学专家的。“在动物活动的路线上,已提前预留廊道,方便它们迁徙。”
如今,保育核已开始迎来“新主人”——根据观察,野兔、刺猬、黄鼠狼等小型动物,鸟类如戴胜、野鸭以及各种各样的蜻蜓、蝴蝶等,开始到这里安家。
生态的另一体现是,城市绿心绿化多选用杨、柳、榆、槐、椿等通州乡土树种。统计发现,绿心种植的乔灌木种类多达238种,其中140种为乡土树种,占比超过一半。这既是为保证树木成活率,也符合绿心规划的初衷,“我们有一个理念,就是尊重自然。”林海燕表示。
城市绿心内原有的6000多棵大树被保留下来——它们已在这片土地扎根几十年。做规划时,每一棵保留大树都成为或大或小的节点,围绕它们精细设计,而非以工程为中心。修建城市绿心潞河湾街道路时,工作人员发现一棵老国槐正在路中间,规划决定适当调整一下道路,为大树“让路”。
“从人文角度考虑,留下大树就留下绿心的记忆。”林海燕感慨,这些大树也许就是一个个标志,帮助曾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追寻记忆。
全速建设
城市绿心提前4个月建成
高标准建城市绿心,绿化是重头戏。2019年1月初,北投集团城市绿心绿化项目部进场施工,全速推进绿心建设。
“就像一场大会战,多的时候绿心内有三四千人在同时施工。”北投集团城市绿心绿化项目部经理那和利说,绿化工程量巨大,持续时间长,其他道路、管廊、强弱电等工程也是千头万绪,如何协调作业一直是大考验。
按原计划,城市绿心建设工期为两年,后来确定今年9月30日前开园,相当于提前4个月,这一下子让绿心建设的压力陡增。
加上今年疫情突如其来,更是让那和利心急如焚。“我们就赶紧跟21家绿化总包单位协调,与当地政府以公对公的方式对接,专门安排大巴车点对点接工人。”
几经努力,2月10日,绿心项目全面复工,近两千名工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奋战,这才确保绿心进度基本没受影响。
据介绍,去年两个种植季,加上今年第一个种植季,到今年6月,城市绿心绿化种植已全部完成。目前绿心整体工程已完成95%。正在加紧进行道路、门区施工,要确保9月底前开园。
“工期再紧,保证质量也是第一位的。”那和利说,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怎么从纸上落到地上,考验的就是“绣花”功夫,“没别的招儿,只能精益求精。”比如二十四节气景观节点,施工中就把效果图放大支到现场,对照效果图一点点“抠”出来。
“我们是把绿心当成一件作品去完成。”城市绿心的意义不言而喻,那和利言语中充满自豪,大家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
城市绿心开园已进入倒计时。筹备开园活动、征集绿心记忆、吉祥物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下月底,开放的城市绿心就将敞开怀抱迎接市民。没有围墙和围挡,未来完全对市民开放,全天24小时随时都能过来,这也是城市副中心启动建设后,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一大福祉。
点睛之笔
二十四节气景观林窗将成打卡地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和运河文化,这三大文化注入绿色空间,是城市绿心浓墨重彩的篇章。
环绕生态保育核,是一圈5.5公里的星形园路。4排白蜡、2排银杏,6000株高大彩色叶乔木林立,金秋时节将成为金色景观大道。8米宽的骑行道和3米宽的健步道,用绿化带隔开,游人无论骑行还是漫步都是一种享受。
星形园路沿途还设置二十四节气景观节点,根据《逸周书·时训解》中七十二“候应”及节气活动内容,传播传统生态文化,堪称城市绿心的点睛之笔。
“用园林手法表现节气文化,其实并不容易。”林海燕介绍,每个节点都选一种代表当季物候的节气树,如春分的玉兰、夏至的合欢、秋分的杜梨、冬至的白皮松等,营造出“木笔春分”“半夏颐和”“玉鉴分晖”“春旋数九”等24个景观林窗。
以谷雨为例,谷雨亭外桑树挺立,芍药牡丹成片簇拥,人们到此看到这些花草树等,在脑海里很容易形成直观的“谷雨”节气概念。
城市绿心绿化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以后还将根据节气打造一些文化活动,如在秋分这一节点,可尝试结合农民丰收节设计主题文化活动。
8座亭子、3组廊轩、1组水榭、1组竹廊轩亭……万亩城市绿心内,还点缀着一座座仿古建筑。这些配套建筑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今年3月,樱花庭院景观率先竣工,成为绿心内首个落架亮相的建筑。游客在此赏景,可北望樱花小山,南眺一汪碧水。
文化记忆
工业老厂房变全民健身中心
城市绿心有历史、有故事,体现着区域的变迁,是城市副中心的关键节点、标志性建设。如何利用原有工业遗存,展现文化记忆,也就成为城市绿心建设的一大看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运河畔的沙滩上,崛起一座银色的城——作为见证北京工业发展的一个代表,东方化工厂曾是通州的一个地标。随着重工业在北京谢幕,2012年东方化工厂关闭停产。周边的造纸七厂、东亚铝业等也都相继退出历史舞台。
“为留下这片场地的记忆,原址保留下一些建筑。”林海燕介绍,深红色的老厂区大门、标志墙和旗杆、工厂落成碑,还有两只白色石麒麟,都在原位保留下来。标志墙上“同心拼搏务实开拓”八个金色大字生辉,一旁“向东方化工厂建设者致敬”的石碑,铭刻着这座老厂曾经的艰难创业和辉煌历史。
现场工作人员说,过去工人们进进出出的大门口,在绿心建设期间,也会有一些退休工人时常到这里看看进展,“只要找到大门口,就能回忆起整个厂区的情形。”老地标原址上,正在崛起新地标,抚今追昔,很多人对绿心满怀期待。
这些见证绿心过去的工业遗存,即将焕发新活力。东亚铝业一处约2万平方米的大厂房,开间大,挑高达12米,也将赋予新功能,改造成全民健身中心,与绿心体育组团形成功能呼应。而原造纸七厂4000多平方米的老厂房,将保留原有坡屋顶、方窗洞和灰色外墙,改造成文化创意中心。一处建于民国时期的院子,未来这里将成为别具特色的书香小院。
活化文物
运河故道历史融入运河景观
城市绿心规划紧紧围绕着运河文化进行设计,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虽是现代建筑,但也是通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折射,是“活化的文物”。
“副中心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在北运河。”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绿心地区不仅有北运河,还有运河故道和小圣庙遗址等古迹,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浓厚,规划紧紧围绕着运河文化进行设计,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虽是现代建筑,但也是通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折射,是“活化的文物”。
考古挖掘发现,城市绿心范围内发现曾经的运河故道。根据规划,绿心内将修复一条2.5公里长的运河故道,打造绿心水系,并在沿岸设计故道溯源、玉鉴分晖、露白葭苍、汲汲轻帆等8处景观节点,通过石拱桥、四角亭等元素,再现当年“波分凤沼”场景,将运河故道历史融入运河景观。
一座“文化粮仓”、一间“森林书苑”、一艘“运河之舟”,在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个文化建筑犹如“森林中散落的明珠”,正加紧施工,即将拔地而起。
剧院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图书馆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屋顶的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