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区里环境清新,居民家门口健身。 记者 田兆玉/摄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曾经“脏乱差”,如今“小清新”。“以前三天两头因为环境卫生吵架,住在小区里别提多糟心了。”光明小区18年的老住户季连义,提前曾经的小区环境连连摇头,“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越来越好,路面干净得连个纸片都看不见。”
光明小区位于梨园北街,小区不大,只有6栋楼26个单元,居民325户,属于微型小区。三年前,因为小区环境脏乱,梨园镇政府委派北京祥和嘉盛物业管理公司接手。小区有了新“管家”,居民心里也有了新期待。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改造小区这事,光明小区新物业却不止“三把火”。重新绿化、硬化路面、清理楼道、画车位线、安装小区大门、设置智能收费停车杆……每一项工程改造前,新物业都会向居民征求意见。“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很多居民不看好我们也不信任我们,”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希妍说,“一些居民给我们提意见,希望我们在做每一项工作前,都站在居民的角度好好考虑,这个意见也成了我们服务居民的宗旨,只有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才能真正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接手小区前,路面破损,乱停车现象十分突出。“那路就甭提了,坑坑洼洼的,汽车怎么停的都有,横七竖八的,见缝就插,小区主路经常因为乱停车而堵车。”2002年就搬进小区的居民季连义,见证了小区的“前世今生”,因为环境问题,他没少和邻居生气。“汽车的问题先放一边,原来没人管小区,有的人就在楼下公共绿地上挖坑种菜,最气的是还施粪肥,我们住在一楼的别提多味儿了,根本不敢开窗户。”为这事,季连义曾经几次找到前物业,但都没能解决。
改造过程中,光明小区以老旧小区项目改造为契机,在环境提升的同时,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让小区的人文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其实开始拆除私家小花园的时候,也有住户不同意,我们是一家一家做工作。为了小区整体环境,他们最后也都同意了,接下来就看我们物业的了。”王希妍介绍,拆除了一家家小菜园,清理了居民在楼道、院里堆积的旧家具、破烂,重新硬化的路面每天安排保洁清扫,画好的停车位让私家车有序归位,夏天一到,小区里紫色的木槿花盛放,绿化带里的红色月季飘香,健身器材擦得一尘不染……居民们在小区坐在休闲椅上赏花、聊天,在健身器材上扭腰、压腿,看着清新的家园环境,心情别提多舒畅了。
环境一天天在变化,有些居民还主动变身“维护员”。季连义今年69岁,小区虽然没有楼门长,他却担起了楼门长的职责。前些天,楼道里的公共电灯该充电费了,他挨家挨户收钱,一大早就来到物业公司缴费,“有几户居民不在家,我就先给垫上了,灯要是不亮,晚上回来黑灯瞎火的,摔着人可就不好了。”小区环境好,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们住在这里,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是应该的。”
新物业入驻,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了,小区的物业费尽管比之前多了,但是居民们每年缴费的热情不降反升。“我们进入光明小区三年来,物业费每年的收缴率都是百分之百,没一家拖欠。”王希妍说,“这说明居民认可我们的服务,我们会继续为居民服好务。”
今年5月,梨园镇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光明小区也不甘落后。结合自身情况,听取居民意见,推进完成撤桶并站和定时定点投放工作。目前,小区内共设立两个固定投放点、一个临时投放点。为提高居民正确投放率,物业公司还在桶站上张贴各类垃圾明细并严格落实桶站值守工作,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每天固定时间内上岗,除了现场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还会对未正确投放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杜绝未分类垃圾进入桶站。
在每周末开展的“党旗飘扬副中心党员志愿者上岗垃圾分类指导员”活动中,党员们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区住建委在职党员刘刚住在光明小区里已有15个年头,今年小区搞起了垃圾分类,他成了一名宣传员。“在梨园东里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的带领下,小区里组织了垃圾分类宣传,我们站在小区大门口、盯守在垃圾桶站旁,为居民答疑解惑,指导大家尽快掌握分类知识。”说起小区这几年的变化,刘刚直言:“新物业进来以后,小区环境确实变化很大,别看是老旧小区,但是环境可以说十分干净了,真的和名字一样变成‘光明小区’了,住在这里幸福感满满。”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7月,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通知》首次明确物业管理工作的三年“行动图”。提出全市2020年底前要新成立业委会、物管会2000个以上,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21年达到70%以上,2022年达到90%以上。今年,通州区还将对北苑街道、中仓街道、玉桥街道、永顺镇和梨园镇15个小区共42.3万平方米、72栋单体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让百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