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家坟小区,志愿者整理检查垃圾分类桶站。 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田兆玉
垃圾分类是凸显文明新风的“关键小事”,是搞好环境卫生、助力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副中心建设的“民生大事”。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梨园镇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通过“三个聚焦”,力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
聚焦统筹推进和试点先行
《条例》实施以来,梨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每周专题调度会、拉练检查等机制,第一时间邀请专业人员指导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21名包片领导每周都会抽取半天时间,深入小区现场检查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同时,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魏家坟村、金城府小区等7个示范试点,率先推行落实垃圾分类举措,安装配置桶站33组,安排人员值守,实现定时定点投放。金城府小区物业垃圾分类引导员李嫚“盯桶”两个月以来,通过社区组织的培训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了不少分类的方法。在实践中遇到不懂的,她就通过网络学习。在她看来,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一开始,有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不理解、嫌麻烦,没分类的垃圾直接扔在垃圾桶里就走了,李嫚只能分拣出来重新投放。好在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看到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慢慢增强,小区卫生环境越来越好,李嫚很有成就感:“今后我会继续尽己所能,把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做好。”
除了示范试点小区,梨园镇其他小区也在认真落实减桶并站工作,积极引进再生资源体系进小区。在时间和试点带动的作用下,不少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家住金城府小区的刘然说:“垃圾分类就是个习惯养成的问题,现在都已经两个多月了,我们已经适应了。”
截至目前,梨园镇已为50个小区安装247组密闭桶站,配备流动垃圾运输车114辆,让垃圾分类设施日益完善。
聚焦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宣传的力量。“魏家坟村党员认领垃圾分类桶站,这事挺靠谱儿的,落实到人,垃圾分类肯定能推进得不错。”每天打开镇内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梨园居民赵明玉的习惯,“这上面有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的,有时候也看看别的小区垃圾分类的进展,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点子。”
连日来,梨园镇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支持率。在新城乐居小区,居民张丽华家中的厨房墙上,就贴着一张“分类明白纸”,“刚开始根本分不好,后来居委会发了宣传材料,我领回来干脆就贴在了厨房墙上,择菜做饭时看一眼,时间久了也就弄明白了。”
党员们是垃圾分类宣传推广的中坚力量。各村居结合党员“双报到、双积分”信息系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周末进社区,上岗担任“六大员”,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和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同时,梨园镇还坚持示范带动,引导各村居根据实际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模式。目前已探索形成大方居“流动撤桶模式”、大稿村“协同周边小区共发展”、魏家坟“党员认领桶站”、华远铭锐园“四步工作法”、靓景明居“三级桶长制”等垃圾分类创新做法。
聚焦监督检查和整改提升
在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梨园镇坚持边检查、边整改、边完善。成立了由镇物业办、城管执法队、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小区内垃圾分类点位设置、宣传动员、责任落实、桶站管理等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督促限期整改。
同时,梨园城管执法队加大检查力度,督促物业及时整改垃圾分类工作不达标问题,并对不作为、慢作为的物业公司进行处罚。截至目前,共处罚小区物业、运输单位共12家。
垃圾分类,事关每一个人的生活。接下来,梨园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施策,深入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