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5228期 >2020-07-22编印

我区帮扶科右中旗壮大“牛产业”
牧民喜牵“扶贫牛” 脱贫增收有奔头
刊发日期:2020-07-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走进科右中旗鸿安大庙牛羊交易市场,牲畜肥壮,夹杂着各地口音的交易声不绝于耳。来自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甘肃、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采购商及科右中旗当地、周边地区农牧户穿梭其间,或精心挑选牛羊,或忙着结算金额。

        热闹的场景背后,是一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自5月1日这个交易中心投入运营以来,两个多月里,肉牛入场量达2.2万头,交易量达1万余头,交易额达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旗县,也是区33个畜牧业旗县之一,被公认为“肉牛最佳养殖育肥带”,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天然优势。但一家一户散养的模式,存在良种化程度低、经营粗放等一系列问题,过度放牧更是导致草原退化严重。针对实际情况,科右中旗先后出台了“禁牧、禁垦、禁伐”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引导农牧民转变生活生产方式,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三年来,对口帮扶科右中旗的通州区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搭建了从养殖到交易的全产业链,让农牧民在科学技术指导下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型,搭建大型交易平台,有效帮助贫困农户增收。

       沐浴阳光、悠闲散步、咀嚼饲料……在科右中旗百利舸扶贫产业园区肉牛育肥基地内,3000多头肉牛被圈养在标准牛栏里。饲养员正忙碌于各棚舍之间,忙着添食、防疫检查、清洁卫生。通过物联网设备应用,基地搭建起自动饲喂系统、环控系统及相关控制系统,将几千头肉牛的吃住提升一个档次,养出的牛体型健壮、毛色鲜亮,每一头牛都带有耳标,可实现全过程生产信息化管理和产品溯源。

       除了园区示范基地外,我区还利用各乡镇街道的捐赠资金,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引导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苏木镇发展肉牛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增设牛舍、饲料青储机等配套设施,推动贫困户与苏木镇合作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的“扶贫牛”通过合作社合养、托养、代养等多种方式饲养,带动人均增收1000至2000元。

       针对贫困户的“菜单式”扶持也收效显著。我区投入京蒙资金670万元购买基础母牛,按照“减羊增牛”“稳粮增饲草”思路,鼓励有意愿、有能力发展肉牛养殖的贫困户,以定制菜单方式,进行肉牛养殖。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共有1170户建档立卡户在京蒙协作“菜单式”扶持项目中受益,人均年纯增加收入1500元。

       据科右中旗鸿安大庙牛羊市场负责人赵书会介绍,交易市场入驻会员的合作社和农牧户有5800余家,交易市场不仅可及时向他们提供当下牛羊交易价格,还能减少运输成本、增加交易次数,有助于养殖户提高收入。

       代钦塔拉林场的吴巴根那将自己饲养和收购来的360头牛在交易中心指定的36个区域集中展示售卖,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就以满意的价格售出70多头牛,“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的开市,对我们做牛生意的人来说非常方便,以前要去外地,现在在家门口做交易,非常方便,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数据显示,一系列的“牛”文章下,科右中旗肉牛存栏从2018年的23万头迅速增加到2019年底的28.3万头,肉牛养殖户达到1.39万户,肉牛养殖合作社达282家,成功入驻龙头企业4家。在肉牛主导产业的拉动下,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9700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0835元。

      更令人欣慰的是,告别了早前粗放的散养模式,科尔沁草原生态也得到恢复。如今的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传统产业的持续升级,让科右中旗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