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心“三大建筑”之图书馆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张丽
上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有力有序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失时机启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恢复工作,咬定全年目标任务和上半年任务节点,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7月16日,记者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半年,副中心经济社会运行稳步有序,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明显。重大工程新开工49项,完成竣工验收11项,基本完工等待验收7项,完成竣工计划任务100%。
会上,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介绍了副中心上半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建管局局长阳波分别介绍了人大通州校区建设、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案、校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尽管面对疫情造成的多种不利影响,副中心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明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2亿元、同比增长0.3%,完成建安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双增长”、“开门红”。二季度提出“双转正”工作目标,有望上半年实现逆势正增长,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全市稳投资、保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重大项目按节点加快推进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城市绿心项目园林建设已完工,游客服务中心等新建设施及配套市政道路9月将全部完工,正加快各项运营筹备,确保9月底有序开园。绿心“三大建筑”等工程于6月底开始主体结构施工,地下共享配套设施同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项目目前已实现结构封顶,进入骑乘与表演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力争年底完工,2021年上半年将投入试运行,择时正式开园。
北京学校中学部及共享区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年底完工。景山学校通州校区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张家湾设计小镇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实现模式创新,加快承接央属、市属和社会优质设计企业和城市科技企业工作节奏。未来建筑设计院(铜牛地块)启动施工。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深化修建设计方案。
重大项目新开工、竣工数量稳步恢复。副中心重大工程新开工49项,其中占全年投资比重较大的项目均已开工。完成竣工验收11项,基本完工等待验收7项,100%完成上半年竣工计划任务。
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规划全覆盖
建立了“1+12+N”规划编制体系,还编制了副中心拓展区规划、9个乡镇域规划和344个村庄规划,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重点地区、重点专题、重点项目专项研究持续深化。
文化旅游区、张家湾古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南大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完成。《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6月21日正式发布。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沿线景观风貌设计方案全球征集,重点对沿线桥梁、重点地区进行景观设计,实现运河两岸地区城市空间格局的统一性、整体性。
50家企业进驻运河商务区
上半年,副中心新设市场主体8113户,居全市第三,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56%,注册额和增速居全市第一。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14家,同比增长72.73%。各类高精尖重点签约项目达到72个,计划投资总额约864亿元。
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重点产业功能区和特色小镇项目集聚不断加快,创意设计类龙头企业北建院、洛可可等80多家设计类和城市科技类企业注册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中美绿色基金等50家企业进驻运河商务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达到47家,32家正式办公,全国前10名的人力资源企业中有5家落户通州。
应用场景建设布局不断加快,上半年,新建5G基站67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65.6%。继续加大新技术在副中心规建管三维智慧平台、城市大脑、海绵城市建设、智能交通系统、BIM应用等领域应用力度,同时,面向迁入和拟迁入到副中心的科技企业征集形成新一批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人大通州校区2023年8月独立运行
人大通州校区地处潞城镇,用地规模110公顷,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2023年8月校区能够独立运行。建筑设计遵循副中心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则,将建设小街区、密路网,围合式的开放校园。校内路网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统一的路网体系。
校区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将紧密结合校园规划布局,慎用护栏等物理隔离,实行一体化设计,增加街道绿化空间,降低城市交通对大学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的影响。在交通出行方面,已建成项目有地铁6号线、八通线、市郊铁路副中心线,临近东夏园站和潞城站,可满足学校与中心城区交通需求。在建项目有广渠路东延,计划今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