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要闻总第5218期 >2020-07-08编印

为期四天 文理选考 需要“转场”
全区2382名考生昨日迎“新高考”
刊发日期:2020-07-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丽

7月7日上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北京“新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区2382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考试。这是北京“新高考”的首次考试,首次允许学生选考,首次考试中需要“转场”,考试科目首次打破文、理界限,考试时间由两天延至四天……今年高考有诸多“新变化”。

文理可选考 考生需“转场”

受疫情影响,原本应在6月进行的高考延期至7月7日开始,高考考场设置也与往年不同,每个考场人数从30人减至20人,每个考区设1至3个备用考点校,每个考点校设不少于3个备用考场。每个考点校增设1名来自卫生系统的副主考,专门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

记者从区教育考试中心获悉,今年全区共有2382名考生参加高考,分布在潞河中学、运河中学西校区、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和北京二中通州校区4个考点,共计120个考场。此外,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每考场编排考生20人,每个考点设置了3个备用考场,还设置张家湾中学1个备用考点。

考试前和考试期间,各考点校实现了消毒全覆盖、无死角,并指定专人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张贴完成标识;每天上午及下午考试前,再次对考场和考务室及其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每场考试开始前确保考场、考务室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公共卫生间、门把手、拖布、抹布等都被纳入严格消毒范围。

今年“新高考”不分文理,首次允许考生选考。考期为四天,7月7日和8日全国统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考生在固定的考点、考场和座位参加考试。7月9日、10日两天,考生们要进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考生要在6门中选择3门考试。由于选考科目的不同,这两天的考试时间、考场位置和座位都可能发生变化,最多可能需要“转场”三次。

市教委提醒考生,后两天首科考试的时间更早,考生一定要核对好准考证上考试时间、考场号、座位号等信息,提前出门,仔细确认,以免影响考试。

此外,今年各考点也精心准备,安排老师为考生“转场”提供服务,考点也为考生设置了休息区,供考生短时休息、候考。

题目不刁钻 发挥空间大

昨日上午,高考第一门语文科目的考试正式结束。

今年语文考试的大作文仍为二选一,考生可以北斗三号55个卫星组成的“天网”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记叙文。

北京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副校长高超认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比较“正”,老师和学生考前一般都会给学生准备到位。

关于第一道作文题,他认为题目中尽管强调“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结合材料,这是在“天网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每一颗的功用是指个体而言,天网是指群体而言,谈个体不能完全脱离群体,谈个体的功用也不能完全脱离群体的功用;考生必须明白“星和天网”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却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高超说,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抗疫;国际上逆全球化动向;美国“退群”、新冷战思维;中国提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面都涉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是青年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也应该确立答案的问题。今年他为学校200多位考生准备的备考作文题思考方向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关于第二题作文题“一条信息”,高超在给学生备题时特意强调,考生要准备“抗击疫情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些材料可以纳入第二题的写作。这个题目的本质是考察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是一道很平实也很扎实的题目。

运河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通州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高三年级备课组长张邺心表示,今年高考的两道作文题依然保持一道议论文与一道记叙文的二选一题型结构,总体而言,两道题目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培养理想信念、根植家国情怀,与北京卷一贯考查方向非常吻合,考生不会产生陌生感。两道题目不算难,利于考生正常发挥。题目的方向指引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关注时事热点、观察和思考生活,符合考生对试题的期待,试题体现和弘扬的价值观也给学生上了高中阶段最后一节语文课。

其中议论文题目保持平稳,与以往命题作文不同的是,这次在给出材料的基础上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不限定题目,给考生的空间更大,更能凸显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7月4号那天,张邺心还给所在的高三班级群推送了“学习强国”平台上关于北斗卫星的相关文章,推荐学生阅读并观看“沙画:99载,远与近的初心交响”。“我们还启发学生进行一些题目的构思,例如‘平凡与辉煌’、‘青年使命’等,相信同学们遇到这道作文题时应该是有底气的。”张邺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