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拆改挡水墙、改造低洼路段雨水管线、增设排水设施……为缓解雨天积水难题,畅通城市“毛细血管”,去年开始,区水务局先后对杨庄路下凹式立交桥、玉桥西路下凹式立交桥以及范焦路、通顺路的易积水点位进行改造,目前4处工程已完工,确保在汛期发挥作用,提升城区排涝能力。
近日,在杨庄路下凹式立交桥桥下,记者看到,积水点改造进入收尾阶段,工人正在修复施工所开挖路面。京秦铁路穿通州城区而过,与之相交的下凹式道路是城市防汛的薄弱环节,2018年的一次强降雨,桥下出现多辆轿车被淹,积水将车辆下半部分淹没。不过,今年这条路的情况将得到改善,区水务局不久前完成对该路段的雨水泵站收集系统改造,抗洪能力从五年一遇标准提高到十年一遇标准,能够抵御每小时70毫米的暴雨,抵御力提高一倍。
此外,玉桥西路下凹式立交桥以及范焦路、通顺路上的低洼易积水点治理也在主汛期前完成,通过对路段管渠挡水墙的拆改、雨水泵站收集系统改造以及低洼路段雨水管线改造等,缓解雨天积滞水导致市民出行难问题。
据了解,改造后,这些点位的排水管道得到扩容、收水面积增大,遇同等量级降雨,积水面积将有效缩小,退水时间将有效缩短。与此同时,区水务局还对河道沟渠、水利结构性工程、涉水工程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全区水旱灾害防御隐患台账,摸排出阻水点位29处,逐一落实了隐患点应对措施和治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