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近日,通州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站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家书”——这不是写给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是临时遇困人员小婷饱含热泪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感恩,更折射出通州民政“弱有所扶”的民生温度。
“看到救助引导牌的那一刻,在北京这座偌大的城市里,身处异地的无助瞬间被温暖消解。那一串电话号码像是稳稳抓住无助者的手,对着你说,还有我。”信中,小婷讲述了自己因务工不着陷入困境的经历。迷茫之际,救助站的引导牌成为她的“希望灯塔”,24小时求助热线让漂泊的她感受到了城市的善意。
入站后,温暖接踵而至。工作人员迅速为她完成信息录入和物品安置,救助站的孔姐姐全程贴心引导她入住,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她瞬间卸下防备。“热气腾腾的饭菜、温暖舒适的床铺,这些最基本的保障,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小婷写道。恰逢生理期,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疲惫让她备受煎熬,而工作人员揉肚子、打热水、端热饭的细致关怀,更让她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这些‘温暖细节’,戳中了我的心。”
在救助站的五天里,孔姐姐事无巨细的照料让小婷深切体会到“政府心系人民”的分量。“是政府给人的安定感,是工作者的坚守,让我更加热爱国家,尊重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临别时,小婷紧紧拥抱孔姐姐,不舍离去,带着这份温暖重新踏上人生旅途。
一封“家书”,一份真情。小婷的感谢信不仅是个人心声的凝结,更映照出通州救助工作的进阶之路——从基本生存保障到精准关怀服务,从临时避风港到社会融入桥梁,通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站用“用心用情用力”的坚守,让“弱有所扶”的制度保障落地生根。
通州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站表示,将持续筑牢民生兜底防线。在此呼吁广大市民,若在街头发现需要帮助的人群,可及时拨打110或24小时求助热线010-80577107,让更多遇困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让更多“家书”般的感动在副中心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