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类活动异彩纷呈,老人在欢声笑语中体会老有所乐。记者 冯维静/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今年敬老月期间,通州区民政局紧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核心目标,依托区老龄工作联席会议中枢,联动40个成员单位、22个街道(乡镇)及社会力量,聚焦六大主题开展精准化、多元化敬老爱老助老服务。全区共开展活动534场,涵盖健康讲座、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类型,服务老年人超36500人次,推动敬老服务从“节日暖心”向“日常贴心”延伸。
“银龄讲故事大赛”上,78岁的张大爷手持老照片,动情讲述通州运河畔的变迁:“以前河边是土路,现在建起了步道,每天都能和老伙计们散步!”台下老人们频频点头,现场掌声不断;依托全市首个老年协会三级体系,政策宣传海报贴满社区公告栏,志愿者耐心为驻足老人解读,实现服务全覆盖,同时推选候选单位、培育“全国敬老文明号”及模范人物,让正向价值深入人心。
困难老人帮扶一线,工作人员带着米、油和慰问金走进百岁老人李奶奶家,“奶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需要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李奶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这样的场景在全区123名特殊老人家中轮番上演,区级层面按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慰问金,各单位累计走访慰问170余次,让关爱帮扶融入日常。
康养服务现场更是热闹非凡,临河里街道华业东方玫瑰步行街上,“老有所乐、银龄焕新”展位前挤满老人:有的在中医义诊展位前排队测血压,有的拿着适老产品手册咨询,65岁的王阿姨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服务,太方便了!”九棵树街道“树下消费季·银发经济嘉年华”上,国企老字号展位前,老人们挑选着糕点、日用品,金融服务展位的工作人员还手把手教老人辨别诈骗套路。通州区还计划11月至12月联合企业举办2场养老市集,进一步打通服务末梢。
精神文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通惠银龄”操舞邀请赛现场,身着统一服装的老年队伍随着音乐起舞,笑容洋溢在脸上;非遗教学课堂里,老人们跟着老师学捏面人,指尖流转间诞生一个个生动作品;于家务回族乡金婚庆典上,20对金婚老人手牵手接受祝福,场面温馨动人。全区联动多部门组织45场“助老+扶残”活动,各街道(乡镇)开展文艺演出、太极展演等150余场文体活动,8000余名老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快乐。
健康促进与权益保障现场也暖意融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医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入户体检,细致讲解健康注意事项;普法活动现场,律师结合案例讲解防诈骗知识,“遇到陌生电话说您中奖,可千万别轻易转账!”通俗易懂的话语让老人们频频记笔记,司法部门还通过线上公众号推送法律知识,构建“线上+线下”维权体系,提升老人风险防范能力。
下一步,通州区民政局将继续聚焦“常态化、创新性、自治化、产业化”,把特色品牌活动纳入为老服务清单,策划传统节日衍生活动;探索“金融+养老”“旅居+养老”等模式,深化京津冀旅居养老合作;完善老年协会三级体系与“低龄助高龄”机制;引入优质企业,开发银发经济产品与IP,搭建政企协同生态,让银龄福祉的温暖图景在副中心持续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