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近日,2025年绿色发展案例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举办,正式发布60余项2025绿色发展先进经验与案例,为全国企业树立了绿色发展标杆、提供了绿色转型经验。
今年8月以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指导下,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面向全国启动了2025年绿色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14个省市的120余个案例,覆盖能源、生态治理、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此次发布会作为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成果发布系列活动之一,系统总结了全国绿色发展企业代表性案例经验,充分彰显了副中心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广泛影响力。
会上,2025年绿色发展案例成果正式发布,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值得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入围2025年绿色发展案例——绿色技术与体系建设类主题名单,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ABB(中国)有限公司等29家公司入围2025年绿色发展案例——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类主题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认为,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从“技术模仿”转向“源头创新”、从“被动实践”转向“主动引领”、从“短期利润”转向“长期价值”的转变过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未来将继续支持绿色发展案例征集项目,鼓励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到绿色转型的实践中来。
“这些代表性案例在创新性、实效性、示范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服务价格成本处处长黄进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把实践中成效显著的企业案例汇编成集,为政策优化和服务升级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依据。
多家企业的绿色发展案例成为亮点。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威分享了“金融向善 守护中华水塔—五矿信托绿色发展实践”的创新实践,介绍了作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以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慈善信托,项目七年来累计投放公益资金近千万元,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实支撑。他认为,慈善信托作为“金融+公益”的创新载体,通过资产的可持续管理与精准分配,确保了生态保护事业的长期投入和有效运行。
中国水环境集团副总裁庞洪涛分享了“美丽中国背景下水务领域的绿色发展探索与实践”,介绍了该集团历时十余年研发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体系,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贵阳南明河和大理洱海项目的绿色发展探索与实践。“北京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项目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实现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庞洪涛说。
此次发布会通过系统梳理全国绿色发展实践案例,既展现了各领域创新突破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后续政策优化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实践支撑。未来,绿色价格认证研究中心将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强化绿色发展经验的跨区域推广。同时,持续加强绿色发展企业对接交流平台建设,引导更多头部绿色发展企业走进副中心,优化绿色产业布局,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