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89期 >2025-10-24编印

黑水变清流
张家湾镇完成市级黑臭水体点位治理
刊发日期:2025-10-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池阳

“你看,我们这坑塘里都有小鱼了,以前这可不敢想。”午饭后的枣林庄,村民马大妈站在家门口的坑塘边说。近期,张家湾镇通过水体环境整治,完成了对区域内10个市级黑臭水体点位的治理,在改善水体情况的同时,推出长效治理措施,让黑水变碧水,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从源头改善水质

张家湾镇枣林庄村内的坑塘边水清岸绿,您可能想象不到,两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这水面上都漂着水藻,还有异味。”马大妈回忆,由于随意排放污水、垃圾,这片水塘一度是大家心头的“堵点”,影响着村民的生活。

为彻底改善这一状况,枣林庄村积极开展坑塘环境整治。先用挖掘机对坑塘进行彻底清理以及综合提升,同时组织人员打捞水体内的垃圾,从源头改善水质。针对坑塘周围杂物堆放的情况,村“两委”逐户上门沟通,耐心讲解整治的重要性,引导村民自觉清理,共同为提升坑塘周边环境出一份力。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后期纷纷主动参与到环境维护中。

经过60多天的全力奋战,村内坑塘彻底变了样,昔日的“杂乱水域”成了如今水清岸净的舒适空间,村民周边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

为了维护这份成果,枣林庄村制定了长效管护机制,明确了管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管护人员会加强坑塘及周边巡视,严禁污水排入,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安排截污;同时严格要求水面保持“无色、无味、无漂浮物、无垃圾堆放”的“四无”标准,确保水体环境不“反弹”。

疏通沟渠分雨污

“之前这里的排水沟被雨水冲垮,雨水和污水淤堵在里面,都生了虫子。现在好了,排水沟一通,周围干净多了。”张家湾镇小耕垡村居民张先生说。

原来,小耕垡村南排水沟为村外截污上游水体,因雨污合流、污水露天形成黑臭水体点位。蚊蝇孳生,异味飘散,不仅污染环境,更困扰周边村民生活。

在收到相关情况后,村党支部、村委会立刻着手,连续施工10天,抽排污水2500吨,清理淤泥415方,沿沟渠铺设DN400污水收集管450米,新建了3个附属检查井和3个沉淀池。

污水收集管为排水沟“植入静脉”,成功实现了生活污水与雨水的“分家”,从源头截断了黑臭污染源。同时,村里组织力量对沟渠两侧的杂草、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进一步铲除了孳生腐臭的温床。

据了解,排水沟在汛期承担着重要的排涝功能,优化后的沟渠同时具备了污水收集与汛期泄洪功能,在消除黑臭水体的同时,保障了村庄的防洪安全。

“以前路过这儿得捂着鼻子跑,现在我吃完晚饭还会到这里来遛弯儿。”家住沟边的王大爷说。

堵住“漏点”阻污染

“找到了,问题就在这儿。”张家湾镇牌楼营村,工作人员展开了一场对入户管道系统的“地毯式”排查与修补。面对向排水沟中渗漏的“灰水”,工作人员先是沿着沟渠关键段位铺设约100米截污管线,减少污水对排水沟的影响,而后入户排查修补,阻断了生活污水入沟的通道,从根源上消除黑臭水体。

在清淤除臭后,牌楼营村继续开展周边环境整治,进行地面清理、垫平,打捞浮萍,清除污染残留,还在部分水域种植水芙蓉进行生态修复。

张家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村庄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积极溯源,寻找水体污染源头,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在快速提升水体质量的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方案,最快8天完成治理,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